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幕后”,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分享至:
 (1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骏 2021-09-27 06:48
摘要:要做“显微镜”,“透视镜”和“望远镜”

从市中心驱车前往张江科学城,创新创业机构林立,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坐落其中,并不起眼。上海科创办为何不设在市政府机构集中办公的大楼里,而是在张江?吴明辉自豪地说,这里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是“主战场”。


37岁的吴明辉是“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蓝图谋划”研究攻关青年团队的队长,来自上海科创办政策研究室。在上海科创办鼓励和推动下,这群分属战略规划、政策研究、项目建设等不同岗位的青年人才有志一同,做表率、显担当,成为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幕后英雄”。


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他们说,要做“显微镜”,研究调研案例解决具体问题;要做“透视镜”,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规律;要做“望远镜”,推动“0到1”基础研究能力提升。


从业务能手到胸有全局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和国家战略。2018年,上海市对科创中心管理体制做出重大调整,重组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海科创办承担统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局性、整体性工作,协调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相关规划政策、重大措施、重大项目、重大活动。


随着机构重组,来自不同部门机关的青年人才进入上海科创办,一支年轻的队伍逐渐成形。“90后”葛梦然现任职于科创办科创协调处。据她回忆,这支队伍壮大于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们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剖析问题、深化认识、寻找对策。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经常奋战到很晚。”


2019年,上海科创办青年积极参与和开展了科创中心国际咨询工作。多家国际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热情参与,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建言献策。通过与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一线科研工作者和创新创业者的深度交流学习,这支年轻队伍在上下求索和调查实践中加速成长。


葛梦然说,持续的学习讨论,让大家逐渐从“岗位业务能手”,成长为对科创中心建设胸有丘壑、深入思考的“主人翁”。


2020年前,上海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上海科创中心究竟应该如何发展?这个年轻团队勇挑重担,围绕顶层设计开展攻关研究。


他们组织国内外十余个专家智库长期跟踪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30余份。围绕谋划上海科创中心新一轮顶层设计的重要任务开展攻关研究。组织调研座谈20余场,开展研讨50余次,反复讨论形成意见文稿。2020年6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印发,科创中心新一轮建设蓝图徐徐展开。


参与科创中心立法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如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创中心建设?对此,上海启动立法。《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职责,以及各类创新主体的权利,保障各类创新主体平等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从《条例》的启动到通过,一年多时间,上海科创办青年团队全程参与,和本市相关部门一起一字一句讨论、推敲,修改超过百稿。“非常高兴,去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应该说《条例》充分体现了上海各界对科创中心建设的共识。”吴明辉说。


“‘三个张江’就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条例》提出‘聚焦张江推进承载区建设’。”吴明辉说,很多人大代表对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张江示范区这“三个张江”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上海科创办青年团队就做好解释工作,把基本概念用最简单、浅显的语言表述,将基本概念建立起来,一遍遍解释,得到了代表的认可。


只争朝夕,跑出“加速度”


蓝图绘就,如何变为精彩现实?在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的征途上,这支年轻队伍只争朝夕,跑出张江“加速度”。


从上海光源到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再到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光子大科学装置已在张江集群,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图景正徐徐展开。史鸣奇所在的上海科创办科创协调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协调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建设。走访、开会、跟踪、发现排查问题……史鸣奇笑说,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


在调研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科研单位、创新企业等提出的具体诉求,团队成员会及时剖析问题背后的制度障碍,提出很多创新性建议。让史鸣奇特别兴奋的是,他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建议,纳入了今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


王海生所在的上海科创办规划建设环境管理处(城区协调处),主要负责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我们严格落实‘一项目、一张表、一张图’,实行挂图作战,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专题会,对标对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项目推进,全力推动项目及早落地、尽早开工、尽快完工。”王海生说。针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设单位对建设流程不熟悉的情况,落实“帮办”制度,他们跨前一步做好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小到一只口罩,大到台风来临前的3万多在建工地人员临时转移安置,事无巨细,他们都要奔波协调。


在这片热火朝天的“主战场”上,王海生对一个个重大项目如数家珍。“张江科学城滚动推进三轮‘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共257个项目,总投资约3800亿元。”他指着远处,“张江科学城在不断长高,‘科学之门’西塔已经施工至40层,高度接近200米;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首批人才已入住,龙东大道已建成通车,张江科学会堂即将盛装亮相。”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