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上过央视、去过进博会,这群平均31岁的年轻人传承地道“上海的音乐”
分享至:
 (24)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1-09-26 19:23
摘要: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建团五周年星期广播音乐会专场音乐会举办。

一曲明快热情的《欢乐歌》结束,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里,有老观众兴奋地打起了呼哨。9月26日,“丝竹雅集会知音”——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建团五周年星期广播音乐会专场音乐会举办,这个成员平均年龄31岁的乐团曾代表“上海的音乐”在进博会展示、上过央视“风华国乐”栏目。

台上穿着亮闪闪礼服礼裙的年轻演奏者之中,一位演奏扬琴的老者头发已经花白,他是乐团艺术指导,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成海华。当日演出的不少曲目都由成海华整理、编配,并带领年轻人演绎。江南丝竹非遗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发展,乐曲多来自于中国民间婚丧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此次演出的曲目包括江南丝竹传统曲目《行街四合》《熏风曲》《三六》《欢乐歌》,红歌《映山红》,丝竹新作《云卷云舒》《绣腔》等,向观众展示江南丝竹音乐的魅力。音乐会还特邀上海师范大学锦瑟民族室内乐团做演出嘉宾。

江南丝竹源于民间,很多乐团的老艺人都非专业出身。“刚开始,也有演奏丝竹的老艺人嫌我们韵味不足。”项目负责人、乐团成员蒋薇介绍,乐团成员全部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民乐专业毕业的青年新秀组成,音准是他们的优势,但在基本曲调上增加花音和彼此配合上尚弱。于是,成海华带着乐团去和老人们一起交流、演出、学习,经过五年历练,现在他们都向这些年轻人竖起大拇指。“团队用五年时间证明了专业和非职业相结合的发展传承道路是正确的。这个平台给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也为江南丝竹的传承闯出了一条路。”成海华说。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2016年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成立,是上海市江南丝竹非遗保护工作的一大举措。成立5年来,没有人退团,外面还有很多年轻人想要加入。成海华深知成员们业余排练的不易和对江南丝竹的热爱。“为了演出有更好的效果,他们坚持背谱。有孩子的团员把孩子哄睡了再来背稿,有的人加完班来背稿。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平台。”这次音乐会开票一周不到就售出1000张票,演出前几乎售罄,也说明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江南丝竹在上海受到市民的欢迎。

演出结束后,几位爷叔意犹未尽,站在门口讨论刚才的曲目,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来自杨浦区辽源西路睦邻中心的民乐团,抱着学习交流目的来听音乐会。巧的是,前一天他们也排练了《欢乐歌》。71岁的李明坤从小就喜欢江南丝竹,他还记得小时候住在石库门房子里,楼上楼下的表兄弟姐妹都是江南丝竹爱好者,每天就在丝竹声里生活。退休后,他在社区乐团担任曲子指导,自发带领十几人的乐团学习排练。“江南丝竹在传承的基础上一定要创新,成海华老师改编得非常好,尤其是五重奏《映山红》和《欢乐歌》,形式很有新意,也适合我们业余演奏。江南丝竹从上一代传承到我们,未来就要靠台上那些年轻人再传下去。”

这样的江南丝竹民间乐团在上海遍地开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介绍,目前全市已有基层江南丝竹团队近100家,且数量仍在上升,传承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江南丝竹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不仅创建了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也努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扩展对全市江南丝竹基层团队的辐射和影响,全面提高上海市江南丝竹团队业务水平。目前全市共有24家江南丝竹保护基地,去年年底还成立了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联盟,下一步将通过开展赛事、巡演、研讨等方式,加强江南丝竹保护和传承工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