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苏州河两岸,贯通之后做什么
分享至:
 (52)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9-24 13:16
摘要:城市更新,不是一味地让城市更(gèng)新

城市更新,在近几年算得上一个热词。

对上海这座一贯被期望勇立潮头,同时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来说,来自传统的元素如何在新的时代有效“更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品质、能级和竞争力。

上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的调研,就再度道出城市更新方面的多项要求。

继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之后,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亦被明确为一项重大举措,“一江一河”共同构成“民心工程”。

而在三年前,上海就已明确,“一江一河”要成为“城市的‘项链’、发展的名片和游憩的宝地”,其沿岸空间,要成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体现上海城市形象的著名地标”。

也是因为这样的要求,黄浦江沿岸45公里岸线和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的陆续贯通,并未宣告两项工程的完成时。上海对这里的期待还在不断升级。无论从贯通开放的空间规模,还是既有空间的品质提升方面,“一江一河”均有进一步的要求。

今年7月,李强曾沿黄浦江乘船一路巡看,途经8个区,调研黄浦江沿岸地区规划建设。

他当时表示,黄浦江沿岸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上下更大功夫,“建好优美生态廊道、美好生活秀带、宜居宜业空间”。

此番调研苏州河,李强要求,要以更大格局、更高标准、更广视野、更优品质推进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的贯通、提升和开放,进一步做实做细“一江一河”民心工程

他强调,苏州河两岸“贯通是第一步”,“要让市民有更多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好去处,还要认真谋划好两岸公共空间建设的大文章”。

苏州河的这篇“大文章”,颇需要在“细”字上花功夫。

较之黄浦江,这里的空间尺度较小,可以大开大合、全新塑造的空间较少;有些部位受传统空间所限,最窄处甚至仅能容纳一两人通过。在“小尺度”上做文章,一如过去上海人常说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无疑考验规划、设计、治理水平。

这种“小尺度”,也体现在两岸原有的空间权属分割上。相对更细的分割,自然对应着更为复杂、更需细致的工作。同时,苏州河两岸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亦尤为丰富,多处存在的历史保护建筑单体甚至建筑群,也极其考验精细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李强此行所到之处,就体现了这些特征。首站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段,是苏州河沿线最特殊的近180度转角,拥有难得的历史建筑群。此处的修缮、保护与打开,又涉及高校、政府、社区等多方的互动合作,需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和突破,也因此受到各界特别关切。

根据调研当晚的新闻报道,李强现场听取苏州河华政段公共空间提升改造和开放安排介绍,“沿着滨河步道一路察看,对每一处景致打造、每一个细节打磨都问得分外仔细”。

这处总长900多米的岸线已经拆除华政长宁校区与滨河步道间的围栏,向公众开放更多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这里被要求“进一步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精益求精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水地标”。

对此,李强特地提到了“转变思路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推进合力”——在他看来,苏州河两岸贯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群众对美好滨水空间的向往”,并敢于采取创新方式,“让苏州河两岸尺度更宜人、功能更多元、文脉更彰显、生态更宜居”。

另一站——南岸的黄浦段及邻近的外滩源,同样具有特殊历史风貌。后者在十多年前开始的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经典案例。在市委、市政府和公众的期待里,这里的进一步提升,亦应在一个接续传统、由旧“焕”新的高层次上有所作为。

用李强的话说,这里需要形成一种具有“韵律感、层次感、活力感”的滨水景观体系,通过承接人文脉络、协调周边环境、凸显地区风格,“让生活融入、使文脉接续”

而对沿岸的历史保护建筑,则应坚持“最严格的保护、最科学的利用”,“让历史建筑更加生动起来,让城市记忆更好延续下去,让城市软实力更加彰显出来”。

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并不是以新代旧,不是一味地让城市更(gèng)新,也不是简单的“重建”。在最大程度保留“文脉”的基础上,寻找同新趋势、新形态、新需求之间的契合点,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和考验。

地理意义上的上海城市空间,正在接受这样的考验。而如果拓展一下“城市更新”概念的内涵,这座城市除空间之外,还有不少方面同样面临着“更新”的期待。

上周末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就为国有企业在上海明确了“更新”方向。

这是时隔多年后,上海首次召开市委书记、市长同时出席的国资国企领域高规格大会。李强在讲话中就表示,上海将在新征程上紧紧依靠国资国企这支重要力量,并推动国资国企“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而实现这两个“新”的一大关键,即在优化国资国企发展布局。

“确保始终与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的需要相适应,与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相适应,与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整体战略相适应,”李强用这三组“相适应”,道出国资国企发展布局中应当把握的三组关系:深耕主业与拓展新业的关系、扎根上海与走出上海的关系、战略收缩与战略扩张的关系。

李强特别提醒沪上国企,“主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要持续深耕、不断创新,防止盲目追求多元化”。相应地,拓展新业,要坚持有利于掌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在向科技创新领域进军,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培育优秀头部企业,形成战略科技力量”。

他亦表示,上海要加大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战略布局,稳健做好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快清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落后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

会上更强调,上海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同时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并且,要“通过重大科技创新突破、重要资源开放共享等发挥好正向外部效应,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赋能”。

国企在上海经济中历来发挥举足轻重的角色,亦在新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趋势变化浪潮中,面临不同程度的调整转型考验。而上述一系列要求,指向的正是上海国企在变革面前应有的立身之道——要勇于推陈出新,善于把握最新趋势,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而这种出新,又需建立在强大的基础之上,绝非纯粹的赶时髦、追“风口”,甚至舍本逐末。

换言之,真正的“更新”,是既深刻把握前沿“趋势”,又深刻把握历史“肌理”的基础上的有机更新,亦应当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合乎规律的更新。

而无论是空间还是产业,城市的种种“更新”,背后指向的都是高质量、高品质。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除资料图外,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