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10年后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50亿,数字化转型如何更好赋能城市治理?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21-09-19 06:31
摘要: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将更好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

9月17日,“开放、包容与创新:城市治理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围绕“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治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治理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曾峻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个重大甚至根本性的趋势就是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城市化进程加快,最近二三十年来,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据联合国有关方面预测,到2030年,全球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将超过50亿,这意味着10年以后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地球人口成为城市人。去年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60%。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一个超大型城市,上海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6月,上海出台了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精细化管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大家对城市治理创新的最新问题进行更深入思考,加速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强化实践创新对理论研究的反哺作用。

韩国行政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金云权聚焦数字化转型下的城市治理。他认为,智慧城市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数字化转型,我们要使用各种资源,增加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高经济的运行水平。可以从文化、组织、规则、管理等层面加强城市治理,通过达成具有创造性的平衡来构建智慧城市。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智慧城市的治理是一种协同式治理,要打破数据孤岛,更好发挥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

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创新难以延续,而有的却可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晓林以成都为样本作了分析。他指出,有四类因素影响基层治理持续创新,即政治环境、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和成本收益。从成都这个案例来看,其成功之处就是建立了基层治理持续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提炼了“还权、赋能、归位”的基层治理创新逻辑,达成了“过程导向”而非“效率导向”的创新共识,等等。尤其是在政治保障方面,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机构化”“制度化”,提高了基层治理创新的可持续性。

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孙志建聚焦城市治理运行中的平台型政府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之前,政府也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自身转变,打造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化转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平台型政府的建设。”他认为,平台型政府的目标是敏捷治理。“敏捷治理”这个概念是西方提出来的,但“敏捷”并不只是指“快”,而是要“灵敏+快捷”,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高效率,更要让老百姓便捷享受服务。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梅丽红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创新性治理为内核,按需革新、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依托数字技术,属于创新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已经逐步地嵌入到城市治理和生态治理全过程中,在持续赋能治理的同时,给城市治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挑战驱动了治理变革。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将更好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

本次会议由上海行政学院主办,来自中国、韩国、墨西哥、越南、日本、俄罗斯、希腊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了各自的研究心得,分享了各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