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我在长三角看展】我不只在博物馆看到了展览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望楼 2021-09-14 19:15
摘要:当逛展览变成一种“方便”,实在是喜闻乐见的事。

不久前的上海博物馆之行,本是冲着“万年长春”上海书画特展去的,宣传中有几幅宋元精良之作,很是期待。可现场一看,抛开人文背景,就艺术性本身而言,不少书画作品并不出彩,好在展品中亮点不少,期待感还是基本上得到了满足。

特展似乎着意围绕上海地区的书画家展开,不拘泥于书画家个人的光彩,而是以历史视野进行梳理展示。这些书画家或是上海人,或是曾在上海出生、居住、为官任职,或是描绘上海地区景色,甚至为了展示“四王”,扯上了寄给友人的信,而与这位友人居住在上海等背景联系上了。展览的确不乏精彩之作,但整体看下来,在清末之前,上海地区的知名书画家并不多,不少联系似也比较牵强,有绞尽脑汁要把作品拿出来与人分享的感觉。也因上博藏有大量经典作品,有不少是美术史上绕不开的,往届的日常作品轮换,常常让人大饱眼福。两相对比,也就有了落差。

比起展出精品,“万年长春”展更多地偏向于归纳研究,尝试将整个上海的艺术文化脉络进行梳理,也提出了“吴门前渊”这一概念,传递出打造属于上海书画、地域人文历史的用心。就个人观点,我觉得这个展览的立意不错,但也不必拘泥于一个概念,每个时代的书画作品,确有所谓地域兴衰,但整体的发展脉络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介绍两幅我印象较深的作品,一幅是元朝任仁发的《秋水凫鹥图》,凫鹥泛指水鸟,此画中就有两只野鸭,一只浮水游向岸边,一只在岸上梳理毛发,画面是传统的“坡—石—枝”组合,树上有缤纷的秋叶和小鸟,画面艳丽而不失优雅,整个画面具有经典的宋代院体风格。这类绢本绘画,在当年初成时要比现在艳丽许多,夸张一点说,就是不如现在的“高级”,由于氧化,现在我们看到的画面底色,呈淡茶褐色,厚重的矿物色部分还会有所脱落,形成了独特的时间语言。欣赏一幅古画,不仅是欣赏画作本身,更多的是欣赏历史所带来的沉淀,岁月的自然肌理和滤镜。

另一幅是现代陆俨少先生的《勇立潮头图轴》,陆俨少先生当年从重庆回上海,由于时代、生活所迫,一家九口坐了一个多月的木筏顺流而下,峡江险水,这一个多月惊心动魄的经历,造就了他对水纹水浪的精彩刻画。峭崖波涛之中,一叶小舟翩然而下。现在很多绘画展览,都追求大尺幅,以尺幅之大来激发格局的震撼感,追求展览的形式。但绘画的气势,不依靠尺幅本身的巨大化来展现,陆俨少先生是个中翘楚,真是“方寸之间显天地”。

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提高,美术馆和博物馆产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上海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林林总总有近两百家,中西兼备,作品琳琅,不乏精品,但提起上海博物馆,那可谓是“正宫娘娘”的派头,国宝级藏品不在少数,各朝各代的经典之作也能大饱眼福,部分名家的个展,也能塞满整整两个书画展厅,给你一种永远也看不完库藏作品的感受。但“正宫娘娘”以前隐隐约约总有自己要端着的架子。尤其是多年前,各大博物馆在争相稳固自己IP的时候,上博还在每层楼的转角处,售卖着不知哪位土豪会买的文物缩小版,设计感缺失的饰品,不知何年的复古棕色木柜,不带鲜活色彩的展示,仿佛和自己的地位和名气不匹配。

文创产业的流行,各大博物馆都在不断下沉,和大家玩到一块儿,博物馆、文物、艺术品不再是触不可及的精神追求了,人手都可拥有带有文化符号的小物件。很惊喜,上博这两年也开始和大家一块儿把文物盘活了,懂得把好东西通过另一种方式与人分享。上博的网店有不少文创设计,凭借其丰厚的底蕴,设计出不少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小物件。今年也是推出了首家文创咖啡店,这些结合虽非新潮引领者,也是很多“小资”美术馆常设的消费部分,但对我印象中总带点老派的上博而言,确实可喜可贺。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年去的甘肃省博物馆,那时正值《国家宝藏》第二季播出后一年,好家伙,“铜奔马”和“驿使图画像砖”居然都只展出复制品,真是千里迢迢去凑热闹。不过他们的文创有一整间屋子,光胶带图样的设计都有四五十种。个中滋味,很是复杂,遗憾没能看到真品,却秉持着“来都来了”的精神,忍不住买点小礼物回家。敦煌就更不必说,自带大量装饰性图案和纹样,先天优势加上设计感,出彩的产品不少。

我对上博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记得儿时去上博,当时还要收费,价格不高却也拦下不少人,自带干粮逛完一整天,参观人数和现在相比是少得多。而在今天,你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各年龄段的人都有,有些孩子还没有桌子高,却也能够煞有介事地报出几位艺术家的名字来。

有些私人美术馆,展览近两百元的票价,仍有很多艺术爱好者前去,往往大部分是青年人。新一代青年人对艺术的认知度和追求都在提高。以前和一位朋友聊起,周末约会时常会去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看展,我还挺诧异,大家约会都这么有追求?友人撇撇嘴:“方便呀!买个一年联票,能找地方消磨时间。”现在想来,当逛展览变成一种“方便”,实在是喜闻乐见的事。

拿得出,是福气;善分享,是本事。这是去看“万年长春”展时,在创新发展的上博馆转悠中看到的和想到的。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