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作业少了、考试“没了”,“双减”后怎么教、怎么考?华师大教授为您解答
分享至:
 (16)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静 2021-09-13 08:01
摘要:不同的学生一定有不同的学习,一个班40个学生就有40种学习,千万不能把一班学生当一个学生来教。

崔允漷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长期参与设计并推广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等。


别把一班学生当一个学生来教

上观新闻:“双减”实施后,北京、上海等地将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则不超过90分钟。

崔允漷: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举措,提出分类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要求作业“少而精”,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有底气的表现

我们团队的调查研究表明,上海一至九年级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整体适中,这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近年一直探索减轻作业负担问题所产生的效应。进一步说,教师如果继续探索高质量的作业,如依据课程标准,与目标匹配,作业难度适中,作业类型多样态,作业呈现方式趣味化、可选择,指向促进学习的批改,有针对性的反馈……相信学生不仅可以学得更愉悦,而且能学得更有意义。

上观新闻:“双减”意见规定,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在这一情况下,如何兼顾不同水平层次的孩子,全面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也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崔允漷:摇号入学、禁止分快慢班或重点班等,是国家义务教育的法理使命,体现强制性、公益性与统一性,也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利于保证每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和统一的课程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这种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优势的类别差异;二是每种智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对教育者而言,不是通过教育让某位学生9种智能都发展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位学生到底更擅长哪种智能;不是一发现某生哪种智能有缺陷就想着要“补短”,而应明白后天“补短”的作用是有限的,要在确保短板基准的基础上努力“扬长”。教育者一定要意识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后天所有的努力不是消灭差异,而是缩小差异。我们应在保证基本的课程学习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倾向及个性化发展的关注,落实因材施教,因人导学。

上观新闻: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极大。

崔允漷: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在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仁爱之心,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会公平地对待因学生智能倾向类别与智能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的学习差异。事实上,不同的学生一定有不同的学习,一个班40个学生就有40种学习,千万不能把一班学生当一个学生来教。

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要关注班级中的学生差异,而且要学会处理好“异”学习,来解决“差”学生的问题。“异”是导致“差”的主要根源。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处理“异”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真实的学习,努力减少“不学习”“虚学习”“假学习”的现象,以确保落实国家课程的共同要求,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让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及社会不能过高地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成绩上的作用,不能只拿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的专业实践。考试成绩是一果多因,教师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因素,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承认,先天或天赋的因素可能比教师对成绩的影响还要大。

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评价

上观新闻:按照此次“双减”要求,中小学的考试次数也将被大幅压缩,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考试不考了,该如何考察、评判学习效果?

崔允漷:这种疑问在一个“好评但不会评”的环境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考试减少,不等于评价减少或者不评价,而是要求评价方式的转型。

毋庸置疑,有课程,就必须要有评价,没有评价等于没有课程,没有课程就没有专业化的教育。教学与评价的关系,犹如驾驶与导航。没有导航,驾驶无法实现目标导向,不能找到正确路径,容易误入歧途。同理,没有评价的教学很容易在课堂上“开无轨电车”,很容易导致“教师教完了,学生没学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伴随着评价,始终要做到教学评一致。

上观新闻:过去,学生学得好不好,做一张卷子就知道。

崔允漷:传统的纸笔考试对于掌握知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手段。但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超越掌握知识阶段,强调发展学生能力、培育核心素养,注重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与这些目标或学习结果相匹配的评价方式除了纸笔考试,更重要的是表现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即使是纸笔考试,命题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可能是这样的:教材把一只狗分成头、身体、四肢、尾巴来编制,教师这样教,学生这样学。考试时,狗头考“了解”,狗身考“记住”,狗腿测“理解”,狗尾巴测“简单应用”。这种所谓的“双向细目表”考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考了100分,但不知道什么是狗”,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新课标、新高考倡导的命题方式是“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能做什么事或完成什么任务”,突出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情境性,评的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上观新闻:除了纸笔考试,具体而言,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评价方式?

崔允漷:如何评价学生学会了没,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课堂提问、创设活动、布置任务,这些不仅是教学行为,也是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评价任务。学生回答、板演、活动参与、实验演示、作品展示、角色扮演、朗读演讲等,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课堂目标达成的证据呈现。目前,我们极力倡导与素养目标匹配的表现评价,采用构答反应、产品制作、行为表现等三大类型的评价。再如,上海今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在中考时考实验,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还有,要将新技术积极融入评价中。现在有了5G、AI、云储存、可穿戴设备等,可以让以前认为不可能的数据获取过程成为可能。随着“双减”的落实,纸笔考试次数要减少,要多探索对学生的表现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等。

上观新闻:对教师而言,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评价。

崔允漷:确实如此。当前中小学教师从培养到培训都不够重视教师评价素养的培育。

10多年前,我去英国伦敦一所初中考察,看到一个班共20来个学生,就有两个教师,一个在教学,即上课,而另一个在做学生管理,看哪个学生没在听课,就会过去管一管。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在中国,一个老师不仅能管20个学生,就是40、60个学生也能管得住,而且有些老师还教得挺好,这大概归因于课堂教学能力。然而,如果我们与英国的老师相比较就会发现,他们能对照国家课程标准,自己开发具体方案,即包括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教学方案,然后边上课边评估,边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芬兰教师差不多也是这样。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的老师是不看课程标准上课的,结果就是教教材;有的老师一离开教科书就无法站上讲台,研究性学习课程难以推进就是一个实例。

当然,这不能全怪老师,这里面有我们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因素。21世纪以来,一些教师在培养阶段接触到一些关于课程、评价方面的知识,然而没有学懂弄通;毕业之后一到学校,接受一线老教师指导,有的老教师只会教新老师上课。教师之间代代相传的几乎就是教学素养和上课能力。推进“双减”如果要取得预期效果,可能亟须解决教师在培养培训中的课程、评价素养的培育。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