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靠什么打造“创新策源力”
分享至:
 (7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9-08 17:59
摘要:在不少领域,上海被赋予的是类似“国家队”的期望。

在8月中旬连续造访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辰山植物园之后,上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前往多家在沪科研机构,再度调研科技创新。

与半个月前的调研一样,此行仍然着重强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李强到访的几家在沪科研机构都可归入此类,而在上海的期待中,他们可以更好助力这座城市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突破性跨越”。

三家在沪科研机构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都算新鲜面孔。前者一周前刚刚迎来挂牌两周年,后者则于2020年6月揭牌成立。两者都属于高校与地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时,都得到过上海市委、市政府高规格的对待。

促成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沪发展,亦有多个方面的考量。

去年6月,李强曾在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上表示,此番合作志在共同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合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上海高地”,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尖兵、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的平台、服务辐射区域发展的标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

而在2019年8月,他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揭牌活动中表示,希望该中心成为“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大平台”。

对这里的具体期待,当时被概括为四个“着力”——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更多一流科技成果在上海实现产业化;着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集聚一流创新人才,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势,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沪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从挂牌以来的主攻方向看,两个研究院,均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已被上海明确为战略重点的前沿领域。

如在半年前,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就已谋划启动汽车芯片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而这恰是上海当下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迫切寻求突破的领域。

上海近年打造科创中心、并一再强调“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面向前沿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直被放在主攻方向之首。与此同时,科创中心建设的重点,也在面向市场的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面向全球的创新人才培养。

两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目标,无疑契合这几个面向。如果将近期上海同多个科技型央企密集开展的战略合作联系起来看,以上述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的合作项目,均被视为助力上海提升科创中心含金量,并助力重点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举措。

同时,它们亦强调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以体现上海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带动作用。

合作共建的初衷正在于此。中央赋予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战略任务,在不少领域,上海被赋予的是类似“国家队”的期望。这一方面意味着视野和站位需要始终面向全国,尤其是瞄准重头国家战略,主动承担、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亦需要充分吸引盘活各方资源,在引进和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级与功能,并以此提升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当然,“新型研发机构”所采取的运作机制,也在资源互通共享的过程中,留出制度性探索的空间,以此更大程度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制约,释放创新活力。

本轮调研中,李强就期望相关机构“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实现机制体制更加灵活自主、成果转移转化更加顺畅,加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

而调研的首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是为人熟知的“国家队”。它已有30余年历史,系自然资源部直属单位,中国极地科学研究的中枢,极地考察的业务中心、保障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及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均设在上海,显示上海在中国极地科学领域的特殊作用。李强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深入听取极地考察基本情况、研究中心发展以及进一步融入上海等重点工作介绍,并表示,上海将一如既往加强服务保障,为极地考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他亦希望,极地研究中心要发扬极地精神,“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建好用好重大战略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增强极地治理话语权作出更大贡献”。

话语权竞争,无疑是科技竞争的更高层次,亦是上海需要在全球竞争中着力作出贡献的方面。而争取话语权,不能仅靠地方单一力量的努力——更紧密地跟进并服务国家战略,更主动地寻求各方合作,无疑是重要的方向所在。

而为上海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提升“创新策源力”提供重要支撑并担纲中坚力量的,不只是“国字号”的科研机构。

也是上周,上海市工商联庆祝了其70周年华诞。李强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既表示祝贺,亦重申了上海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明确支持态度。“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发展的力量,一以贯之培育、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力推动新时代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强表示,上海要将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打造得更优,将民营经济品牌打得更响,亦鼓励民营企业家们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发扬优良传统、胸怀“国之大者”,力求“产业报国、实业强国”。

这之中,就包括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给予民营企业更大施展空间,在创新策源力塑造过程中,给予民营经济更多机会和期许;其前提,则是给予稳定的政策预期、环境预期、制度预期,并通过走访联系企业等制度性安排,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问出处”,李强明确表示,这是上海应当倡导的一种导向。上海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结成创新共同体,“努力掌握更多独门绝技,开拓行业新赛道”。

而对这座承担多项国家战略、并在创新领域肩负特殊期许的城市来说,不论是“创新策源力”还是整体竞争力,都离不开一个个有活力有潜力的市场主体。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