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三次分配”释放什么信号?专家:公益捐赠中的税收优惠制度还有调整空间
分享至:
 (3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1-09-05 19:59
摘要:何谓“第三次分配”?

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每年的这一天,上海慈善论坛都如期举行。2021年上海慈善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财富传承与慈善公益”为主题。论坛还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和《2021年互联网慈善报告》。


实现“第三次分配”还有提升空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一提法成为论坛的讨论焦点。

“所谓‘第三次分配’是相对于‘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而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说,“第一次分配”以市场为主导,“第二次分配”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次分配”则是个人出于自愿,通过合法途径把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靠道德驱动。

“三次分配”为我国的慈善公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道路指明了方向,将推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让每个人公平享有发展机会。他认为,现阶段我国实现“第三次分配”应在几个方面着力。首先,公益捐赠过程中的税收优惠制度还有调整空间;其次,“第三次分配”的发生和激励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加强政府财政扶持,调动捐赠人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健全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评估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突发事件中他们承担特殊角色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在题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力量全方位地参与到常态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救灾的专业性、组织性得到较大提升。“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抗疫行动,以及今年7月的河南防汛救灾,慈善组织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反应,发挥了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重大公共应急事件的响应中,慈善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什么特殊优势?“首先,慈善组织通过发起多部门合作,减轻了突发事件因为‘急’而造成的‘缺口’,及时为救灾提供应急设施、物资装备和人力队伍。”

其次,慈善组织可以快速实现跨界协作和沟通。“慈善公益的特质和互联网公益的蓬勃发展,使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跨界互动。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和武汉市慈善基金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实现对接,同时链接起社区防疫、交通道口等抗疫服务。”

慈善组织还具有激发社会公众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功能,传播现代慈善文化,吸引各界资源,为人们的爱心善心提供实现渠道。“慈善公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钟燕群表示,下一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探索设立突发事件专项储备基金,加强不同慈善组织的合作,提高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响应、组织援助的效率。


传统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论坛上,《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正式发布。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公益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例,先后于微信公众号、抖音、新浪微博、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现有粉丝数总和超4.2万人,从2021年1月到8月推送视频内容逾450 次,最高单次视频观看量超1.2万次,极大提升了社会对慈善事业关注程度。

近年来,通过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82亿元。从2019年至2021年4月30日,上海慈善网收到的捐款数额约达661万元,众筹平台的捐赠人次达到285965 次,总共募集约5866万元。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慈善事业正逐步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过去主要依靠企业捐献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慈善不断发展的同时,传统慈善领域也不断向互联网领域迈进。走过27年历程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今年积极运用直播、小视频、H5、微信公众号及订阅号专题推送等互联网传播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批特色公益品牌蓬勃发展,引领社会公众持续深入参与慈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力。

栏目主编:周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