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对年轻干部,总书记为何要说这番话
分享至:
 (2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21-09-03 12:17
摘要:经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过程,获得成长的动力,才能在路上走得踏实、扎实、坚实。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这是对年轻干部的期待和厚望。“磨练”二字,指明了年轻干部成长的路径,道出了年轻干部进步的正途。作为在干事创业环境中培养干部的方式,“磨”得怎样,“练”得如何,往往决定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是否扎实,能否经得起更大的考验。

在现实中,有一些没有得到很好的磨练,却被骤然提拔到高位的优秀年轻干部,没有经受住考验,最后“泯然众人”甚至走向人民反面的例子。比如近日刚刚公布的原“全国最年轻地级市市长”张恩亮,在没有得到反复“打磨”的情况下,经过两次连续越级破格提拔,从副科级岗位直升副处级岗位,又从副处级岗位直升副厅级岗位。在副厅级岗位上,甚至发生过不顾行程安排整日与朋友喝酒的舆情。但组织仍从爱护角度,给予了他更大的信任,成为“全国最年轻地级市长”。他却不思己过,在鹤壁市委书记任上大肆敛财,终至落马。

张恩亮的历程,可谓未经“磨练”导致揠苗助长的典型。总书记要求干部培养要“墩苗”,但张恩亮却是被“拔苗”。这种“拔苗”培养方式,没有经历过能历练本领和打磨意志信念的岗位,没有做出过任何突出的成绩,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能适应自己的岗位,没有让自己的素质品性在历练中得到提高,最后就只剩下“年轻”的优势。到了一定位置,年轻的年龄优势反而成为“年轻”在能力品性方面的劣势,到最后“兜不住”自己的底,几乎是一种必然。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他也提出人需要用事来进行历练,方能做到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敢于迎难而上。无事心静,遇事慌张,是许多年轻干部的通病,这就是没有经历过磨练考验的表现。现在的年轻干部都有足够的知识才华,因此平时气定神闲,感觉游刃有余;然而一旦遇到难事,未经磨练的心性就体现出来,面对难题就感到手足无措。更有些年轻干部,年纪轻轻骤升高位,以“政治明星”自居,张狂自大,稍遇挫折便心灰意冷,觉得组织对不起自己。有的从此一蹶不振,有的则走向“没有前途就走钱途”的自我毁灭之路。

组织在培养年轻干部的过程中,对年轻干部自己的意愿非常重视。是否愿意用最硬的“石”磨自己的“刀”,是否愿意用最难的事练自己的能,很大程度要看干部自己的意愿。有的干部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在艰苦的地方磨砺,这是个人的选择;有的干部愿意经历风雨,变成彩虹,那是共同的荣光。但作为年轻干部,往往没有最完美的答案,正确的选择,还是应当以祖国的需要和组织的要求为重,克服困难,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嘱咐:“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用环境砥砺心性,用难题淬炼精钢。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生活工作,零距离接触,是通过“接地气”来获得“内功”。艰苦边远地区的磨练看似付出青春热血,实则得到大地的反哺回报。经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过程,获得成长的动力,才能在路上走得踏实、扎实、坚实。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