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北京规划发展高精尖产业,2025年占GDP30%以上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晨扬 2021-08-27 20:47
摘要:把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打造成为“北京智造”新名片

今日,北京市政府就《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规划》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亮点。《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30%以上,培育形成4-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新型工业体系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为我国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做出北京贡献。

《规划》强化信息、生物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创新引领,抢抓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中的重点领域或关键细分,提出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即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做优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加快布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双碳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

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70万元/人

《规划》突出高端智能绿色方向。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促进产业节能减碳,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指标上,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0万元/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均较2020年下降5%等目标。

释放三大科学城等创新资源

《规划》突出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在创新体系方面,将释放三大科学城及国家科技设施建设形成的创新资源,以及近几年北京市在人工智能、脑科学、新药研发等领域超前布局的重大科技设施平台的创新势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协同。同时,统筹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实施一批标杆工程,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竞争新优势。

《规划》突出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医药健康、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绘制产业链图谱,找准并补强短板弱项,培育形成一批兼具规模体量与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能级再上新台阶。

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

《规划》突出跨区域深度协同。《规划》提出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即在经开区和顺义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经开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建设通州网络信息安全、石景山虚拟现实、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延庆无人机、平谷智慧农业等多个产业组团。同时,立足京津冀整体谋划重点产业链布局,以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高水平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

《规划》突出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高水平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增强北京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先导性、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集聚一批国际化经营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建成我国对日、对德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推动本市高精尖产品、技术和服务主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