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王文娟走了,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吗?
分享至:
 (28)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振华 2021-08-07 06:19
摘要:不仅仅是越剧界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6日凌晨谢世。“永远的林妹妹”驾返瑶池,虽是鲐背高寿仙逝,但讣闻传来,还是让人深感悲痛,扼腕叹息。

三年前,“祝英台”傅全香的离世,标志了“越剧十姐妹”的最终谢幕。而今,王文娟老师也去天堂了。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么?

说王文娟是梨园“性格演员”不错。但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她更是文艺界的一座真正德艺双馨的“高峰”。在深切怀念这位淡出观众视线多年的老一辈艺术家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先从克服、摒弃“浮躁”甚至恶俗、逐利的作风作派做起,是不是从真正向王文娟老师这样的大师人品艺品看齐做起?

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么?王文娟无疑是越剧“王派艺术”创始人,面对赞誉及肯定,王文娟并不讳言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读到三年级的“天资平平”的小学生。12岁的她背井离乡到上海学戏,一心练功,醉心舞台,跑龙套摸爬滚打,从“六肩”到“头肩”花旦,台上精彩纷呈的是角色,台下晓耕夜耘的是勤奋。王文娟说自己无非有点“笨功夫”,恰恰就是这样简单的“纯粹”和执著的“痴迷”,成就了一个在所有热爱她的戏迷心底永远无法抹去的“林妹妹”。

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么?努力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力作,这一点,在王文娟看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文艺人不变的“初心”、不变的使命。王文娟演过《追鱼》中的鲤鱼精,演过《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演过《西园记》《孟丽君》,在解放区演过“白毛女”,演过《巾帼英雄》。上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时,敌机炸断了电线,战士们是用手电筒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照明的,而经历了硝烟战场的王文娟,深深感悟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学戏演戏的动机,不再是单纯为了给“小家”赚钱,更是为人民大众这个“大家”服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扎根人民群众,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样的“林妹妹”,始终遵循着的是艺术家内心真诚的声音,唱出的是为热爱她的人们所无比青睐的“天籁”,那是真正的空谷足音。

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么?而今王文娟在天上与孙道临先生团聚了。从喜结良缘起,这一对艺术贤伉俪,执手之情深,堪为楷模。自1958年王文娟徐玉兰合作的《红楼梦》舞台本在沪上首演,至1962年改拍越剧电影公映,“林妹妹”即成不朽经典。上海观众至今难忘影片首映时万人空巷的盛况。深入人心的关注度,用当下时髦的网络术语形容,根本无须“吸粉”吧。而大多时候,热恋中的王文娟孙道临,经常是深夜绕着武康大楼在淮海路上“兜兜转转”,“十八相送”成了他们恋爱时最常见也最浪漫的“保留节目”。形容自己不过是“草木之人”的林黛玉,说“金玉良缘”也好,说“木石前盟”也好,“花谢花飞飞满天”,已然过去;“红消香断有谁怜”,今天我们在祈福如此世罕其俦的人间佳侣在天上重逢之时,是不是也应该为一种恍若隔世的坚贞和专一而祝福呢?

天上还会掉下个“林妹妹”么?三年前,东方卫视综艺节目《拜见小师父》中一对来自越剧之乡的11岁的孪生姊妹表演的《十八相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节目推出的各有千秋、精彩绝伦的“小师父”,从这些髫龄翘楚的身上,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对如何保护好吴侬软语的江南文化,是不是看到了希望?我们有理由乐观其成,更有理由去助推一把,让薪火相传。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过这句话。而今,在王文娟老师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又要想起这句话,进一步思考文艺工作者肩负的特殊责任和特殊使命。送别大师时,人们总喜欢说“一个时代结束了”,但当指针意义上的某个鼎盛艺术时代走进历史时,人们更期待用创新来开创一个新的、精彩的艺术时代。

天上还会掉下“林妹妹”么?不仅仅是越剧界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