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百岁生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为何郑重提出这32个字
分享至:
 (4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21-07-02 06:31
摘要:建党精神,穿透时代的力量

一百年,一个特殊的节点,一个特殊的交汇点,一个特殊的新起点——

昨天,中国共产党用隆重而庄严的方式庆祝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并发出新时代的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而伟大光荣,不只属于过去,更应开启未来。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时刻,更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全体中国人,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去回望出发的起点、精神的源头。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建党精神”,并作出明确的定义和阐释。百年大党在百年华诞之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历史的庄重敬意,和对未来的坚定决心。

“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同时,也只有牢记来时的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中国共产党站在伟大辉煌的今天回望起点,百年的沧桑巨变,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更映射出开路者的胆识和勇气。

那是一群心怀理想、心忧家国的人,更是一群追寻真理、探寻大道的人,是立志于在黑暗中射出一道光,在荆棘中闯出一条路的人。百年历史,曾有九死一生,曾有大浪淘沙,曾有奋起直追,曾有关键决断。一次次的考验淬炼出了一个伟大的党,也淬炼出了一段光辉的历史足迹,而这背后延续始终的,正是先驱们留下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将“求达于真理”视为“最高之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见证,真正的共产党人,愿意随时为理想牺牲一切,愿意视真理为无上目标,也愿意把全部身心交给人民。他们经得起考验、扛得住诱惑、抵御得了一切形式的侵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植根深处的信念和意志、信仰和初心;也正是因为信仰弥坚、初心不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黑暗到光明”的奇迹才得以书写。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不再受人欺辱,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道路。前进的方向已然明晰,光明已经照遍神州,今天未必有当年那样的血雨腥风,但新的风险挑战仍会不期而至。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高度愈高,挑战也愈大,愈加需要不同寻常的努力。

这些努力很复杂,却也很简单,一切终究归到这32个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这里见证过建党精神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更一直接受着建党精神的洗礼和滋养。这是一种穿透时代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历史一次次选择上海,也让上海一再创造历史。

今天,这座城市需要创造新的奇迹、展现新的气象、书写新的历史篇章。重回源头,重温来路,终究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为了在一个变动的时代里坚守那些植根深处的价值,为了真正做到初心不改、信仰如磐。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7月2日《解放日报》,原题为《从“精神之源”汲取不竭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