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报告 | 全链条改革的三大特征:透视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7年历程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21-05-29 14:58
摘要:“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5月23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就如何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展开深入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将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上财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2014年至2020年,上海市承担教育综合改革国家任务,率先实施了从幼儿托育到老年教育的全链条改革,改革呈现系统性、制度性、整体性三大特征。七年来,上海市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改革目标和任务,打通了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上海财经大学受上海市教委委托,做了大量跟踪、研究、监测和评估工作,形成了详尽的评估报告。

与会专家对会上发布的著作《迈向教育现代化之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进展报告(2014-2019)》给予高度评价,该书全方位展示了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历程,凝练了改革经验,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与会专家也从不同视角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主题,浙江大学求是学者眭依凡教授提出,双一流建设要系统思考,在明确一流大学的概念及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把握科学遴选原则,以资源配置为焦点,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胡建华教授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坚持国际视野,以集群组合的方式,探索组建学科群、构建新领域、促进学科生态化。聚焦教育现代化和大学治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教授指出,大学要加快治理变革,建立新的创新创业系统,从学科模式发展到跨学科、超学科模式,从大学中心模式过渡到大学与企业、政府、研发机构联动成为知识创新中心的模式,打破组织边界,进行跨界治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万朋教授提出,立足两个大局,要通过理念关注、知识获取、能力培养、职业塑造等方面的改革切入,加强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治理保障,合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主题,上海市教委督导室副主任戴勇指出,评价要发挥作用,必须具有公信力,从管理的工具变成服务的工具,因此要从重视政府的评价发展到健全高校自身的内部评价,从而真正激发学校的内驱力。郑州大学社科处处长周倩教授指出,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资源分配作用,通过培育项目团队、修订完善制度文件、实施多样性评价、完善同行评价等手段,深化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改革。

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主题,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人与技术的重新分工,形成了未来学校教育新图景。与会专家认为,必须发展智能教育形态,推进学习智能化、教学智能化、师生互动的规范性以及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从而完善面向每个人的、更加开放灵活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围绕“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主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关晶教授提出,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经济制度、产业制度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副教授提出,通过强化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加快构建地方技能教育创新体系。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