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点 | 三胎政策来了!人口政策为什么要进行这三个“转型”
分享至:
 (2)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文华 2021-05-31 16:37
摘要:科学把握人口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共141178 万人。普查公告提供了“人口总量、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人口、城乡人口、流动人口、民族人口”共九类数据,对制定“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也是宝贵的信息财富。我们不仅要关注到“人口”数据本身,更需要应用“人口数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尤其是需要科学把握人口结构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从“城市选人”转向“人才选城”

城乡二元结构时期,城市户籍管理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北漂”“沪漂”等成为流动人口的代名词,各城市对人口落户有严格限制,属于“城市选人”。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取得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跨省市出行更为便利。2019 年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到了 3.5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各城市放开人口落户要求,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高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了城际时空的距离,同城化趋势明显,异地工作的“人户分离”现象增加。城市间的人才竞争加剧,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要素,人才开始选择城市,原来的“城市选人”变成了“人才选城”,人口迁移成为常态,人口流动成为地区经济活力的表现。既然要选择城市居住,“人才”就需要获得更为客观的“城市宜居评价指数”,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需求确定选择城市的标准。

从“人口规模”转向“人口结构”

工业化时期,人口规模可以获得“人口红利”,我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人口规模”体现出来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但区域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各省市近几年推出了各类“人才引入”政策,各地“抢人才”的风潮此起彼伏,本质是“人口结构”优化的结果。

人才是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城市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结构优化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口经济”

城市化快速扩张时期,人口规模被视为“房地产经济”的风向标,新出生人口也变成了新的“人口红利”。十九大报告指出“房住不炒”,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向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不断推进,人口的经济属性在改变,人口作为生态系统的价值在改变。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 亿人,占总人口的 18.7%(其中,65 岁以上人口占比 13.5%),与 2010 年相比上升了 5.44%。面对老年人口,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养老、延迟退休等问题,然而在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 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比为 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等优势,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一方面,低龄老人有钱有闲,在旅游经济中,尤其是在淡季旅游市场中占比较高;另一方面,低龄老人也愿意将城区的房子租出去到农村抱团养老,他们有智慧有资源,可以带动当地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以往靠劳动力便宜获得经济增长,如今需要把人口作为经济要素获得经济增长。

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双循环”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人口结构高质量发展?

1、要实现从追求经济总量向追求经济质量的转变。要坚决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房住不炒”的指导原则,贯彻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将“人”作为资源,做好地区的结构化人口统计数据基础,构建动态监测指标,制定合理的区域人口财富分配目标及实施路径。

2、做好人口结构优化的研究与规划。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户籍逐步放开,城市人口的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无论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城乡分布结构等都需要细致的研究和规划。在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以国家战略为指导,把“人口”作为城市的经济要素,科学合理地做好城市“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优化方案。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