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民防工程将利民惠民落到实处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管越 2021-05-24 12:23
摘要: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引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调“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多年以来,上海民防为群众办实事的步伐从未停歇,公用民防工程的公益化改造就是例证之一。民防工程“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上海民防利用民防工程“平时服务”的特性,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许多宝贵案例。

共享停车库的妙想

目前,上海市75%的可利用民防工程用于“平时服务”,其中63%用作停车库,有些作为社会停车库向公众开放,有些为单位停车提供保障。

建于广灵四路492号的民防工程战时用途为物资库,为了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虹口区民防办会同有关单位,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和落实市政府解决“民心工程停车难”要求,将该民防工程出入口部位进行改造,将物资库的平时用途转变为停车库,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

被用作停车库的民防工程

类似的停车库改造遍布整座城市,其中,杨浦区创新性地构想出了错时共享停车库。

江浦路980号沪东绿地地下停车库是一座公用民防工程,建筑面积5126平方米,平时被上汽安吉物流公司用于职工停车。近年来,停车库附近的江浦社区停车位愈发紧缺,江浦公园旁边的金鹏、金上海、星泰三个居民区共有停车位989个,实际车辆却多达1460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杨浦区民防办迅速建立沟通机制,积极与上汽安吉物流公司协调。在不影响公司正常停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该公司员工下班后、上班前和双休日、节假日的车位空闲档期,从124个车位中拿出100个车位作为共享停车位开放给附近居民使用,大大缓解了江浦社区的停车位压力。

将停车位资源创新性地转化成“共享经济”,既不影响原单位使用,又解决了民众难题,真正把群众的需求落到了实处。

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

除了改造成停车库,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还涵盖仓储、办公用房、活动用房、教育场馆、特殊用房等类别。截至目前,上海市民防工程用于公益化使用合计建筑面积180726平方米。

建于1993年的恒丰南楼民防工程位于静安区石门二路483号,闲置多年。为了推进民防工程的保护利用,在调研普陀、长宁等兄弟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静安区民防将恒丰南楼民防工程开发建设成自助式微仓,并落实了安检门、全覆盖监控等各项安全措施。微仓通过租赁方式对外使用,服务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区民生。

长宁区仙霞路700弄有一个“闲下来合作社”,是由民防工程改造而成的公共活动空间。今年3月,第二届虹仙好邻居日暨“闲下来合作社”开幕展成功举办,标志着“宝藏空间”正式对外开放。合作社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虹仙居民区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少的问题,成为社区邻里共享客厅和青年创业创新者的文化阵地。

长宁区“闲下来合作社”入口

许多民防工程还被改造成教育场馆。目前全市建成并正式开放的民防科普教育馆多达1+21(市级+区级、街道)所,虹口区安全教育体验馆就是其中一处。场馆分为三大篇章,蕴含16个专业知识点,在环绕音响的沉浸式体验中,让市民朋友在多种感官刺激下了解民防知识、感受民防案例。

长宁区仙霞路579弄35号民防工程还被作为社会面智能安防运维中心,设置了智能安防宣传、应用场景体验、运维中心办公等功能区,集大屏展示、运维指挥、培训体验、应急维修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智能安防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成果。

城市建设的亮点

在推进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时,上海民防还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当双方合力参与城市建设时,“1+1>2”的效应体现了出来,民防工程的蜕变俨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普陀区曹杨街道的金梅园小区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居住环境老、破、小,没有户外活动场地,老人们只能在路边晒太阳。恰巧,小区里有一些闲置无用的老旧民防工程,普陀区民防办便计划将其改造为活动场所,从而拓宽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普陀区民防办多次与区房管局、曹杨街道会商。最终,这座老旧民防工程的部分顶板被打开,一个下沉式广场诞生了。除此之外,广场里还设置了民防景观雕塑、宣传墙、空袭隧道、逃生训练及知识问答器等趣味性建筑设施,既满足小区服务设施的需要,又能普及民防知识,使老旧民防工程在新时代“蝶变重生”。

在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里,有一所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老旧防空洞,在废弃前作为仓库使用。为了融入M50创意园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里,普陀区民防办尝试把废弃的防空洞改造成具有民防特色的创意馆。在排除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普陀民防多方调研、精心建设,终于把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打造为一座结合民防文化和艺术创意的地标性精品建筑,开放后立即成为附近的网红打卡点,同时发挥着宣传效益和教育的功能。

普陀区M50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

在徐汇区,肇嘉浜路713民防工程在上世纪建成,改革开放后曾当作工厂加工车间,甚至还被租用为西餐厅,是民防工程里平战结合的典型。近些年,肇嘉浜路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需要将沿线架空的电缆及信息管线改造为排管敷设。原计划将中央绿地搬离,但这一方案既不美观,施工效率也不高。民防部门主动给出了破局思路,建议将713民防工程改建为综合管廊,并定义为新型缆线管廊。作为全上海第一条退出序列民防工程改造管廊,713民防工程在沉寂多年之后重新发挥作用,为城市建设和治理做出了贡献。

正如上海市民防办主任钟杰所说:上海民防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从废弃防空洞到下沉式广场再利用,从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到错时共享停车库……上海民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推出便民惠民、智慧智能的新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群众办实事,上海民防一直在路上!

栏目主编:黄银龙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