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红色记忆:夏衍与北外滩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亚夫 2021-05-29 06:30
摘要:夏衍在北外滩的5年革命生涯。

夏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手,他的文学生涯和革命历程最初是从上海北外滩起步的。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曾获“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著有《上海屋檐下》、《包身工》等作品。他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夏衍真正从事革命文学活动还是在1927年回国以后。

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当局也积极配合,开始迫害中国进步留学生。夏衍因此被驱逐回国,乘“长崎号”回到上海。此时的夏衍想起曾同在浙江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同学蔡绍敦。夏衍晚年在《懒寻旧梦录》中说:“我立即到虹口东有恒路(今余杭路)1号去找他,绍敦电机公司坐落吴淞路有恒路口,是一家双开间门面,规模不大的电料店”。两人一见如故,蔡绍敦热情留他在公司楼上居住。

吴淞路、有恒路口地处如今的北外滩,有恒路1号,是一幢老式石库门建筑。此地闹中取静,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地下活动。夏衍就是在这里,不惧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血雨腥风,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报告,1927年5月底的一天,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一家烟纸店楼上举行的入党仪式上,夏衍光荣入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之路。

隐居北外滩期间,夏衍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为了去唐山路、昆明路一带搞工人运动,他特地从旧货商店里买了一套蓝布短衫裤,把头发剃成平顶,深入到提篮桥下海庙以东,日本人开的“内外棉”和英国人开的“怡和”纱厂一带,与工人师傅为伴,做宣传鼓动工作。

他所在的闸北第三街道支部的成员大都是文艺青年,其中有“太阳社”“创造社”的青年作家,如钱杏邨 、孟超、冯乃超、李初梨等,夏衍通过他们认识了不少文艺界的朋友。在这些朋友的“鼓动”下,夏衍开始译书,慢慢一天可译二千多字,高尔基的名著《母亲》等中文译作,就诞生于此时。

夏衍还多次参加“飞行集会”,搞演讲、贴标语、发传单、放哨望风……夏衍回忆:有天晚上,他与同伴一起到三角地小菜场附近去贴“武装保卫苏联”之类的标语。三角地小菜场附近适宜贴传单、刷标语,时为虹口巡捕房后外墙,临街、面积大。当时下雨路滑,同去的茅盾夫人孔德沚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满身泥水。夏衍还说“田汉和蒋光慈就是因为很少参加飞行集会而不止一次受过批评”。

也就是在北外滩期间,夏衍结识了革命伴侣蔡淑馨,并于1929年秋冬搬离绍敦公司,迁到了同属北外滩的唐山路业广里685弄41号。一说是42号。夏衍的孙女沈芸说:这也是一所有前后门的石库门房子,爷爷住在二楼,蒋光慈曾经住过底楼。而他的隔壁住着他的二姐沈云轩一家,并且右边有门相通,是一个有“三穴”的房子,有利于开展地下活动。

1930年春夏衍迁入业广里前后,遵从组织安排,进入中华艺术大学任文科主任,积极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动与鲁迅联系,听取鲁迅的意见,于1930年3月2日成功主持了“左联”的成立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他积极从事革命文化活动,主编《艺术》等刊物,创办上海艺术剧社,与田汉等人成立“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0年5月29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二次全体大会,在今北外滩塘沽路、吴淞路口的日本人俱乐部召开,这是“左联”历史上“最大的”、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次大会。整个会议处处可见夏衍张罗忙碌的身影,足见当时他在左翼文坛的影响之大。

寻觅夏衍的足迹,我们清楚地看到从1927年春来到上海,到1932年“淞沪战争”后迁居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普益里,整整有五年时光,夏衍一直居住在虹口北外滩地区。正是这五年的革命生涯,将夏衍锻炼成为一名坚定的、成熟的红色革命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员主将。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摄影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