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你丢的是书,还是草鸡蛋?
分享至:
 (1361)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衣 2016-11-17 19:37
摘要:为什么在伦敦是把书像宝一样藏起来,到了中国,却把书像垃圾一样丢出去?隐藏在“地铁丢书”策划者心底里的,是对书的利用和轻贱。这不,“丢书大作战”又丢到大学去了。

 

从前有个事总也想不通:为什么警察要阻止攀爬摩天大楼的蜘蛛人?又或者为什么蜘蛛人完成英雄举动安全落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训诫?蜘蛛人喜欢爬高高,底下民众也喜欢看热闹,平常街景由此增添了风景,增添了风险,增添了风光,何罪之有?哦,“妨碍公共秩序”。

 

有没有道理呢?其实是有的,就因为你一个人想做秀,就攫取了公共空间的注意力资源,引起交通混乱,民众围观和潜在模仿。至少,你该对那些因为抬头观看你而被风吹掉了帽子的人说一声“对不起”。

 

最近发生在北上广三个城市地铁里的“丢书大作战”也是如此。借由“鼓励阅读”的噱头,把疲惫不堪的地铁乘客卷入公共事件,占用他们的注意力,打断他们原本就在进行的阅读、会话或者沉思,并且把某种隐含的恶作剧式的期许赋予他们——以他们的行为、表态,来判断他们是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或者,会不会由这本书开始“重归书卷”。

 

拜托,不要觉得地铁是“公共空间”就可以为所欲为好吗?也不要因为丢的是“书”而不是让人脸红的东西,就自觉高大上了好吗?

 

地铁原本就是交通工具,搭载着数以千万计的乘客准点、安全、平稳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是其最大意义也是其几乎全部使命。对,可能是有乘客愿意接过陌生人递来的书,翻上两页,带回家慢慢读。但我想绝大部分的乘客还是更想一个人待着,哪怕是在早晚高峰的人墙里独自挤着。地铁里之所以严禁卖艺、乞讨、散发小广告,也正是缘于顺从于最大公约数乘客的意愿。

 

你当然可以分享你喜欢的书,在一个学习型导向的社会里,人们会找到书,而不是书死乞白赖去找人。

 

记得几年前去不丹,同行一位大姐把她在看的《山楂树之恋》留在了一间景区餐厅里,那儿的吧台有个角落放满了各国游客自发留下的书,“没有中文书,我要留下一本。”大姐郑重地说。几年后,我去马尔代夫一个意大利酒店管理的小岛,在前台附近也找到了这样一个无声无息、但是读书人一定会注意到的图书角,同样把一本喜欢的中文好书留在了各国各民族语言汇萃的书架上,期待着它的读者。类似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比丢书更温柔更真诚一些呢?

 

归根究底,我不认为地铁是一个用来检验人们爱不爱阅读的恰当场所。大家都是上班族,在大城市打拼,早出晚归已经很累了,还搞什么幺蛾子嘛。你怎知我不读书?你怎知我没读过你递过来的那本书?只是因为我坐地铁没捧着一本书在读,就要递一本书来拯救我一下?不带这么欺负地铁乘客的,就因为我全身无防护地暴露在你面前你就能调戏我?要是我坐在自家宝马车里你递一下试试?

 

写到这里,好奇“丢书大作战”的策划者所模仿的那个案例“艾玛·沃特森在伦敦地铁‘丢书’”是如何达成的。于是仔细看了艾玛·沃特森本人发布的图片的文字,果然,她并不是跑到地铁车厢里去见人塞书,见人“丢书”,而是避人“藏”书——把书放在上下地铁的自动扶梯扶手旁,把书放在地铁车窗边,放在免费报纸拿取处……轻轻地,静静地,看艾玛调皮的“嘘”的手势,显然她并不想打扰到别人。

 

确实,对于在地铁里发现一本书的乘客来说,与书相遇的瞬间也应该是私人的、自我的,而不是被强制关注的。想到我要是坐在地铁上忽然一个姑娘递过来一本半新不旧的书,我不知该摇手拒绝还是该接过去捂在心口作陶醉状,万一还有小摄像头在偷拍呢?简直尴尬症都快犯了。

 

有“丢书”的参与者告诉我,他们兴冲冲地跑到地铁里丢书,却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一本从天而降的书,“看一眼都不愿意”。这是很多人遇到的尴尬。我却认为,“不愿意接受一本从天而降的书,看一眼都不愿意”既是某种抗拒的本能,也是一个地铁乘客的权利——只要没有威胁到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他有权不为任何事所动,就像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帝说的,“我惟一希望你做的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其实,我还想问参与丢书的朋友,“拿着自己喜欢的书丢给陌生人,真的不会有明珠暗投的感觉?”

 

在伦敦是把书像宝一样藏起来,在中国是把书像垃圾一样丢出去,为什么?我想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生气的真正原因。作为一个从事与书相关的行业、一直在地铁上读kindle的人,我无法忍受的是“丢书大作战”策划者隐藏在心底里的对书的利用和轻贱。

 

如果你还记得早些年大卖场里经常有限量的极便宜的鸡蛋出售,让这个卖场从一清早就有人提着篮子排队等着领鸡蛋,那么你就会理解,在此时,鸡蛋已经不是鸡蛋,而是一种引流商品,卖场选择用鸡蛋这种家家需要的、没人会拒绝的商品,用极少的成本付出把消费者吸引到卖场里面来。好了,现在,在地铁上,被丢的书也已经不是书——不是书桌上、书架上、书店里、文化网站、人类文明史中出现过的“书”,而是一个装置,一个贴着明黄色贴纸大广告的载体,一个用所有文化意义上的“书”来为之背书的可怜的小广告。

 

这还没完。最新消息,地铁刚被折腾过,“丢书大作战”的战火,已经烧到大学里了。

 

能想到这一招的人很厉害,我不讨厌商业,也很欣赏炒作,我只是讨厌用智商和文化认同来欺负人、愚弄人。所以我能做的,仅仅是——绝不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策划者的名字。

 

(作者为杂志编辑、前媒体人。本文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