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直通200号 > 文章详情
中外记者提问上海民生实事亮点,红色文化看点,五个新城重点……市领导这样答
分享至:
 (65)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孟群舒 樊江洪 2021-04-22 20:45
摘要:上海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一座功能强劲的城市,一座精神品格彰显的城市。

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22日)举行“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主题发布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上海提出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请问具体是怎么布局的?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

龚正: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定位,就是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总的就是加快构建“四个格局”。

一是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海要发挥龙头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强化制度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推动长三角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二是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其中,“新城发力”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

三是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是大力发展“五型经济”,也就是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四是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为此,我们将继续增强“四个力”:一是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构筑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二是向扩大内需要潜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投资提效增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和品牌经济。

三是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四是向数字化转型要爆发力,重点是三个“数字化”:也就是以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以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以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中国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的推进落实有不少亮点,请问相关进展怎么样?下一步什么新举措?

陈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聚焦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大重点区域,努力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径。

临港新片区方面,国家出台了建设总体方案,明确78项任务,其中近90%已经落地,新片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展现了显示度。主要体现在“三个一批”:一批重大的制度创新相继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为统领,坚持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创新力度不减,形成更有显示度、影响力的实际成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方面,去年我们编制完成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32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实现了良好开局。下一步,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等八个方面深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供给。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方面,要按照国务院批复和《总体方案》要求,携手苏浙皖三省,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构建高端资源配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水平,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

香港中评社记者: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请问是如何开展党史教育的?如何让大家对党史感兴趣,特别是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周慧琳:开展党史教育,我们重点抓住两个关键人群,一个是党员领导干部,一个是年轻人。上海的年轻人热情参与党史学习教育,自发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我们也积极搭建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好条件。

一是融入网络传播。上海推动党史资源在云端共建共享。不久前,一堂名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网上主题团课,吸引全国4800万名青年参与。

二是融入课堂教学。通过策划各类主题学习活动、制作党史微视频等形式,讲好“大思政课”。上海高校集中了一批青年理论工作者,正在策划推出更多如《给90后讲讲马克思》这样的精品课程。

三是融入社会实践。上海设计了一系列红色线路,引导年轻人开展“行走党课”,让大家通过寻访和打卡了解党史、认识党史、学习党史、受到教育。

四是融入艺术创作。上海依托文化机构和学校的文艺资源,制作了大量电影党课、戏剧党课、曲艺党课等等,深受年轻人欢迎。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是建党百年,请问上海在做好宣传工作,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弘扬方面有哪些进展?

周慧琳: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有612处。依托这些资源,上海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建党百年宣传教育。我们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努力打造红色文化资源高地、研究高地和宣传活动高地。特别是重点推进“一馆五址”建设保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预计4月底竣工,将打造成为展示建党光辉历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地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都已完成修缮。此外,《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建成开放,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纪念馆展陈提升顺利完成。《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预计7月1日前颁布。

上海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基础上,努力以最高标准全面做好建党百年宣传教育。理论方面,计划与中宣部联合举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党史学习教育高端论坛,并结合举办第三届“初心论坛”,组织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理论研讨会等。新闻方面,创新全媒体传播,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重大主题宣传,开设《百年党史启示录》等专栏,推出《我的入党故事》等专题,携手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推出《理想照耀中国——庆祝建党百年“双100”系列融媒体报道》,制作“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产品,每天播出一集、将持续播出100天。文艺方面,推出一批重点作品,包括电影《1921》《奇迹时代》《无名》、电视剧《功勋》《光荣与梦想》、歌剧《晨钟》、广播剧《龙华》、文学作品《千里江山图》、沪剧《一号机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日本共同社记者:上海过去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现在是中国金融、经济的中心,将来的定位如何?

龚正: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面向未来,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句话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

首先,上海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我们要建设“五个人人”的城市,就是要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就是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实现人民城市美好愿景。

第二,上海是一座功能强劲的城市。我们要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第三,上海是一座精神品格彰显的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我们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是我们的城市品格。 

南方都市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请问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龚正:“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努力回应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重点是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惠民生。扭住“老小旧远”等突出问题,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去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16项民心工程,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包括旧区改造、停车综合治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同时,我们每年都排出一批民生实事,今年安排了10方面共30项。

二是强治理。首要任务是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基础工作就是强化基层建设,重要突破口是智能化,我们要继续下绣花般的功夫,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是优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整治,实施生态惠民工程。今后,上海还将持续推进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功能提升,把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同时,加快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基本实现出门5-10分钟有绿,骑车15分钟有景,车行30分钟有大型公园。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上海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在碳金融尤其是在衍生品方面会有什么新探索?如何平衡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陈寅:上海一直高度重视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碳金融领域作了很多探索和创新,一批首单产品已成功落地,一批重点平台也相继在上海落户。

接下来,我们要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等产品,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二是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三是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更好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凤凰卫视记者:“十四五”规划中,上海提出要加强五个新城建设,将如何打造新的战略增长极?

陈寅:上海将五个新城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突破人口、土地资源等瓶颈,支撑城市能级的提升,打造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重要的增长极。

五个新城的建设目标任务是,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建设过程中,我们聚焦“六大任务”:一是产城融合,推动符合功能导向的产业项目向新城集聚。二是功能完备,加快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生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培育特色功能。三是职住平衡,在新城的布局规划里充分考虑居住与就业的匹配。四是生态宜居,打造绿色低碳和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五是交通便利,着力打造“一城一枢纽”,强化新城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新城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六是治理高效,把市民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治理的“责任清单”。

澎湃新闻记者:请问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挑战?接下来又将出台哪些重大政策?

龚正: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上海来讲,这是一次整体性转变、一种全方位赋能、一次革命性重塑。

上海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拥有全国最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海量的价值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扎实的科技与产业基础,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自身短板比较明显,特别是数字安全、数字鸿沟等方面存在难题。二是外部竞争日趋激烈,要努力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下一步,我们主要围绕数字化转型,集中开展大调研,尽快建立健全“1+3+X”的政策体系。去年底出台的《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就是抓总的“1”。“3”是指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我们将分别出台这三个数字化的三年行动计划。“X”就是制定若干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今年开始要陆续把整个政策体系打造完成。 

本文照片均张春海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