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上世纪90年代花3个月工资买了它,听到“嘟嘟”声响起时,感觉值了!
分享至:
 (3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浦区融媒体中心 李德翔 2021-03-14 06:35
摘要:几十年前的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今天几乎所有人能拥有了一个轻便且功能无比强大的手机呢。

口述:万国平,60岁

整理:黄浦区融媒体中心  李德翔

我有一个黑色中文BB机、一张移动电话使用证和一本小型无线电设备使用证书,这些都是今年1月退休后,从办公室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

黑色BB机,能简单发送中文短消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单位为了工作方便发放的。这种中文机虽然能显示文字,但字数极其有限,一条消息大概只能显示二十多个字。我是新闻单位的司机,BB机最常收到的就是送某某到某地采访、到某地接某某去采访等。有了这个BB机,就能更快赶到新闻现场。

而我更早用的一个BB机,更小,功能也更为单一,只能传送数字和电话号码。那是在1992年左右,BB机刚问世不久,我省吃俭用花了3个月工资买的。当年的BB机除了是通讯工具,也是重要的“配饰”,这个摩托罗拉牌黑色BB机挂在腰间皮带上,相当时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人员集中的地方有人呼叫我,听到BB机“嘟嘟”地响起,周围的人会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停下来查看,神气十足。

后来,拥有BB机的人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接到呼叫后,必须找公用电话或者投币电话回电,公用电话亭的生意因此变得极好,有时回个电要排上半小时或更久,公用电话亭一天的话费收入也很可观。

后来,我姐姐做服装生意赚了些钱,花一万多元给我买了一台移动电话,当时被称为“大哥大”,以方便我随叫随回电,提高效率。与现在的手机比起来,大哥大可算得上是个“庞然大物”了,使用之前得到电信部门办理使用许可证。“大哥大”打电话、接电话也不便宜,都是每分钟六角钱,对于那时只有几百元工资的我来说,使用成本还是蛮高的。所以,平时“大哥大”更多是用来摆摆样子,只有等到BB机响起,显示来电号码,我才舍得打开“大哥大”回个电话。

但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后来手机更新了一代又一代,3G、4G、5G日新月异,通话费用、流量费用也越来越低。几十年前站在街头听着BB机“嘟嘟”作响的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今天几乎所有人能拥有了一个轻便且功能无比强大的手机呢。


粮票、拷机……一样样老物件,见证了国家和城市发展,也记录了普通人的人生故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及浦东、黄浦、静安、杨浦、普陀、嘉定、奉贤、崇明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的老物件”策划,面向全社会征集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并请老物件主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家也有老物件、传家宝,不妨跟大家一起分享背后的故事吧!

你的故事,我们想听!

点击这里参与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肖雅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