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古镇上的这位老人,扎制彩灯上万盏,刚展出其规模最大的作品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1-02-26 17:55
摘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源。

79岁的朱玲宝精神很好。一双粗糙的大手,一扎起彩灯来就无比灵活。

这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传承人,和彩灯打交道38年。设计、断料、弯折、拼装、糊裱、装饰……技术之娴熟、速度之快,至今令年轻人望尘莫及。逢年过节,日程更是满满:采购原料、彩灯制作、讲授教学,不亦乐乎。

今年春节期间,在罗店镇花神广场亮相的彩灯,均出自朱玲宝及其团队成员之手。其中,双龙戏珠最为壮观。只见两条各长13米的巨龙追逐着闪亮的宝珠,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加上中间的大火球,这组灯的总长度达到30米,是朱玲宝做过的规模最大的彩灯。

说起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他的总结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源。”


   400余年“工细独绝”的历史传承

罗店彩灯,究竟从何时兴起,史料并无明确记载。

然而,“明,王纶,字子音,居罗店,能文,尝以纸鑿灯为人物花鸟诸形,工细独绝。”这段在清代《宝山县志》和《罗溪镇志》中皆有的文字,表明罗店灯彩在明代已达到“工细独绝”的程度,即便以此为始,罗店灯彩至今也有400余年的悠久历史。

罗店彩灯在民间广为普及,不仅有专业从事扎灯的艺人,而且有众多业余高手。彩灯类型多达数百种,大型彩灯有龙灯、花篮灯、塔灯。龙灯最长可达数十米,大的花篮灯内可燃十几支蜡烛,塔灯可达十三层,每层不少于六盏灯笼。小型彩灯小巧玲珑,有宫灯、花灯、动物灯、人物灯、铜钱灯等。

罗店乡绅名流常组织灯社,全民参与举办灯会,盛况空前。“新春发嚼米花甘,听闹元宵兴倍酣,高照彩灯千百盏,盛年此夕照田蚕。”不仅逢年过节,婚嫁喜事,罗店划龙船活动中,彩灯也在龙船的“牌楼”上挂,沿街沿河张灯结彩,晚上龙船上的旗仗同样用彩灯替代。

1983年,当时在罗店镇文化站工作的朱玲宝,在民间文艺年会上看了苏文华、王庆华两位老师傅的扎灯绝活,就迷上了这门手艺。从此跟着老师傅学艺。1988年,朱玲宝在上海大世界举办的“龙年民间彩灯大赛”中一举夺魁。

打响名气后的老朱“抢手”得很,每到春节元宵或有喜庆盛事,前来订做彩灯的人络绎不绝。38年来,上万盏承载美好祝福的精巧彩灯从他手中诞生,双龙戏珠灯、香港回归灯等都极具特色。2007年,朱玲宝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彩灯”传承人,彩灯也随他多次走出国门,远涉法国、新西兰、比利时等地。


       有了工作室之后的创新发展

1982年,罗店镇开始举办彩灯年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累积参与群众达35余万人。

近年来,罗店镇将“春有花神秋有画,夏有龙船冬有灯”明确为其四季文化特色。其中,“冬有灯”指的就是罗店彩灯。“夏有龙船”则是指每年端午节,罗店会举行“划龙船”活动,这时也离不开用彩灯营造气氛、装饰龙船。

让朱玲宝欣慰的是,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从去年开始,他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场地。尽管场地资源非常稀缺,罗店镇仍坚持在原宝山寺建筑内设立了集展览、制作、培训等于一体的罗店彩灯、罗店龙船非遗工作室,助力传承人发展非遗文化。

朱玲宝的团队有10余人,有任务时工作室就化身“扎灯大作坊”,大家坐成一圈,钢丝布料、花边灯须铺一地。

彩灯制作采用流水作业:负责断料的按照定下的尺寸排直钢丝,负责成型的将钢丝拗成方、圆等形状,交给绑扎组用胶布组装成型,随后轮到糊裱组给彩灯“穿”衣裳——“戴”浅色丝纺“帽”,“着”透光性好的浅色绸布“外衣”,“裤子”则是深色丝纺,再用亮闪闪的花边装饰轮廓,挂上摇曳的灯须和排须,最后在灯身上留下书法,贴上剪纸,还要装入灯泡,一个彩灯算是大功告成。

传统的罗店彩灯,一般采用大红大绿的乡土颜色,以芦苇制作骨架用纸张裱糊,并有花纸装饰,造型以仿造宝山寺、杨王庙等原型的亭台、楼阁居多。这些年,在传承基础上,朱玲宝也不断发展出新工艺:为了便于学习,将构架的“绑扎法”改为“拼装法”;将走马灯中的蜡烛改为慢速小电机,带动内灯转动……他还将彩灯中的普通灯泡,改为太阳能转化电源加上LED灯。

他介绍说,为了让彩灯“活”起来,自己常埋首于声控、电子机械的理论书籍,还系统整理了工艺流程,出版了《罗店彩灯制作工艺》专著。以前每次订单一来,他亲自设计制图、选料采购,完成最后的装饰收尾,常常一个人忙到天亮。现在,有了不少热心人愿意跟着他一起做,让他对这门手艺的传承有了信心。

在他的工作室二楼,则是主题展示区,展示了其手工打造的一组组彩灯。其中既有宫灯、荷花等小型彩灯,也有大型宫灯。在他看来,所谓“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源”就是“要传承,但不能无视时代发展,拘泥于原有传统;要创新,却也不能离开本源,摈弃罗店的乡土特色。”


       年轻人学得精还需假以时日

去年国庆前,朱玲宝和团队15人花了三个月,做出了自己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作品:大型双龙戏珠灯,总长度达30米。

他告诉记者,这个作品的难点在于,为了运输方便,巨龙被分成6段,头、尾、身均可拆卸。为了牢固,龙的骨架用的是钢筋、三角铁。团队成员根据朱玲宝的设计稿各自分工,有人烧电焊,有人扶架子,有人贴装饰……其中两个龙头就做了半个月,工程十分浩大。

眼下,他正在与罗店镇成人中学合作,着手制作庆祝建党百年的大型宫灯,灯顶为天安门造型,高2米不到,直径约1.2米,融入中共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元素,将创新地在彩灯中运用视频技术。

平时,朱玲宝也经常走进校园,不仅讲课,还开设彩灯制作社团,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由朱玲宝参与编写的宝山区非遗系列校本教材《罗店彩灯》,以故事串联彩灯制作教程,故事主角就是他自己。2012年起,他在罗店中小学幼儿园累计上课4800多课时、参与人数6万余人。2020年,更是借罗店中学创建美育特色高中的契机,进一步将罗店人文底蕴、非遗文化传承融入校园课堂中。但在朱玲宝看来:“一起做彩灯的还是退休的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真正深入研习的不多,要学得精,还需假以时日。”

不过就在今年,罗店镇文化中心的8名青年员工,也开始跟着朱玲宝学手艺,加入到罗店彩灯的传承中来,开展彩灯制作技艺系统化培训课程。之后,罗店镇的村居、学校也将实施系统化培训课程。罗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在广泛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评比确定制作能人,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层级的传承人队伍,促进罗店彩灯这个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罗店镇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