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什么都要干”的基层干部,为何会力不从心
分享至:
 (92)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21-02-16 09:28
摘要:牛年说牛⑤ | 避免“牛吃蟹”

与牛有关的词语典故,大多在讲踏实勤奋、无私奉献。吴语方言中的俗语“牛吃蟹”,却有着不同含义。

吃蟹讲究的是精细,以草为食的牛若是吃起蟹来,想必是一口吞下大嚼一番,品不出个中滋味。一些方言里便用“牛吃蟹”来意指不谙其事、胡乱而为,毛毛糙糙、马马虎虎,或硬着头皮勉强去做不能胜任之事,做事违反常规。

不管做什么事,“牛吃蟹”显然都不可取。导致“牛吃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赶鸭子上架”让人做了自己本不擅长、不专业的事,空有一身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收效却难免不尽如人意。

拿基层工作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服务民生到疫情防控,甚至是辖区内的垃圾堆放、路面结冰,城市治理的千头万绪,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都是直接责任人甚至是处置人、执行人,但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毕竟有限,在越来越专业、多元的实际要求面前,纵使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恐怕也会力不从心。

要实现治理的精细化,首先需要实现责任主体的精准——让“会吃蟹”的人来“吃蟹”,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也要引领更广大群众来参与共建共治,吸引各类组织来积极协同,夯实治理的根基。此外,不同部门之间也应该打破壁垒,联动协作,发挥各自专长,将工作高效办成、精细办好。

要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也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减轻基层的负担,用数字化、智能化为治理赋能。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便是牵引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依靠深化数据相互赋能、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力量联动,让服务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也让问题发现更及时、解决更高效。

比如针对春节期间迎来大客流的豫园,公安部门运用无人机定点巡逻,通过智慧感知、大数据研判等手段,实时查看景区人流动态,一旦发现客流饱和,第一时间采取疏导管控措施,同时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查询各个景区的实时客流状况,及时调整出行计划。依靠科技与人力的精准协作,市民游客在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也能平安享受春节的欢乐祥和。

城市治理中,要避免“牛吃蟹”,最关键的其实还是细心、耐心、巧心,每一件事都马虎不得,都要精准施策。而这背后,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工作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说话。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