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第一次那么多人留在上海过年,菜够吃吗
分享至:
 (29)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周程祎 刘畅 2021-02-09 14:14
摘要:今年春节,上海的蔬菜不会断供,市民们也不用再囤菜、抢菜,可以安安心心地过个健康幸福年。

对上海来说,今年春节必定热闹远胜往昔。城市第一次容纳这么多人就地过年,上海将怎样保障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去年入冬以来,在经历三次寒潮的侵袭之后,又该如何确保春节期间菜价基本稳定?

寒潮后,菜价从高点开始回落

“大白菜每公斤1.9元,油菜每公斤3.9元,豆角每公斤9.4元,土豆每公斤2.8元,西红柿每公斤3元,生菜每公斤4.3元,菠菜每公斤4.4元……”近日在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采访时,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各类蔬菜批发价格,“1月底以来主要种植基地天气晴好,几类上海市民常吃的蔬菜批发价格,下降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经常光顾菜市场的市民感受中,当前的菜价并不便宜,部分品种的鲜菜,似乎价格比往年偏高。上海的菜价到底是更便宜还是更贵了?

统计专家解释,批发市场介绍的是环比的价格,而市民口中的则是同比价格。也就是说,临近春节,上海市场上的菜价在经历1月份的高点后正在缓慢下跌,但与去年同期的价格相比,确实还有所上涨。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上海蔬菜批发价格达到每公斤5.63元,同比有明显上涨。

2018.01-2021.01上海蔬菜批发价格走势图,来源: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极端寒冻天气频发,导致多地蔬菜大面积冻伤,大幅减产,再加上受新冠疫情影响,蔬菜运输也受到一定阻碍,所以蔬菜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解释。与此同时,作为农产品最大的消费渠道之一,餐饮业在春节前后通常火爆,因此也会推高食品价格。

“这次寒潮真的厉害了,一次两次接着来。第一次寒潮没被冻坏的萝卜在第二次寒潮的时候也被冻坏了。”江桥批发市场白萝卜商户姜师傅感叹,“货都没了,价格可不得上涨。”

好在,进入2月份,上海市场上的蔬菜价格开始下跌。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油菜、花菜、菠菜等主要蔬菜品种的批发价格已较1月底下降30%以上。江桥批发市场预计,至春节期间,蔬菜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今年春节期间,蔬菜平均价格虽然较往年有些偏高,但依然在10%以内的合理波动范围内。”

来源:上海市蔬菜集团

面对寒潮的“暴击”和疫情的“夹击”,为何上海的蔬菜价格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下跌至合理范围?货源充足和稳定是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供需是决定价格:需求增多,但若供应跟上,价格依然会保持稳定。

记者从上海市蔬菜集团了解到,供应全市60%蔬菜的江桥批发市场已提前从全国89个生产基地调货,并为运输车辆开启进场绿色通道,缩短物流时间,并减免手续费以保障蔬菜价格稳定。“春节期间,我们将安排约180种共18万吨的蔬菜供应全上海,即保证每天6000吨的储备量,大大多于以往。”

稳价保供,上海历经一次次考验

上海的一级批发市场如此“给力”,主要得益于上海的“菜篮子工程”。

梳理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都极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所以面对各类特殊情况,如何保障农副产品供应,从而稳定价格,上海已经积累下充足经验。

1987年,上海也曾出现更为罕见的异常天气。2月异常高温,3月倒春寒,4月冰雹,7、8月台风暴雨,农业受灾严重。当时市场还没有放开,沪郊农民只管种,产销没有直接对接,极端天气的冲击下,副食品供应愈发吃紧,以至于时任市领导都当起了“高级采购员”,亲赴外地组织货源。上海的“菜篮子工程”在这一背景下诞生,198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郊区建立稳定可靠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推进副食品产销体制改革等措施。

1988年,上海菜篮子工程启动,登上《解放日报》头版头条

此后,“菜篮子工程”持续推进,经受住了多次自然灾害的考验。2018年,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遭遇洪灾,部分蔬菜大棚被淹。由于当时上海本地产蔬菜占市场份额四成,绿叶菜更是占八成,而寿光蔬菜在上海的客菜市场所占比例很小,所以灾情对上海市场影响不大,菜价基本稳定。

上海“菜篮子”建设的覆盖面也在逐年扩大。截至目前,15个区的各大标准化菜市场设立了502个平价蔬菜专柜和482个平价猪肉专柜,相对便宜的价格让市民的“菜篮子”更稳,一些摊贩在寒潮、节庆时期联手涨价垄断市场的现象得以遏制。

除了天气和节庆,其他非常规因素也曾给“菜篮子”保供稳价带来挑战。2003年“非典”时期,民间盛传大蒜、生姜和大葱能够杀菌,导致这些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上扬。为此,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迅速发布需求信息,2000多家来自各地菜区的营销大户和超商渠道以最快速度联系调配货源进沪,有效平抑市场价格。

去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初期也因防控措施、物流中断等因素,导致市场产生恐慌情绪,出现抢菜、囤菜情况。但即使在去年那样的特殊情况下,上海也第一时间解决了菜篮子问题,一方面,全市加大力度组织全国各地货源,当时全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每天保证5000吨以上的供应量,确保全市市场供应无虞;另一方面,上海通过媒体渠道辟谣,稳定人心,并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很快,市场恢复平稳。

历经考验,销售模式多元呼应需求

经过去年考验,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锻炼,上海各大批发市场、商超、菜场、线上新零售平台在保障供应方面正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联华超市田林店生鲜主管张玉莲演示使用i百联app

比如,上海各大商超不仅大量备货,还在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和新型销售模式。“您看,点击这里就能找到每天的优惠信息。”走进联华超市田林店,生鲜主管张玉莲正热情地向一位中年顾客介绍“i百联”APP。她告诉记者,这款应用里的商品全都来自线下门店,由美团公司的外卖团队负责配送,已经吸引了一群中青年顾客使用。

农工商超市青岛路店的特价商品展示牌

在农工商超市青岛路店,记者看到货架上除了散装青菜,还有一摞摞包装精致的青菜,一包重量为200克或者300克。店长俞炳春介绍,这是农工商新推出的包装菜,以小分量、易清理为特点,颇受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顾客青睐。

新零售企业则玩出了更多“新花样”。盒马鲜生为留沪过年的用户准备了松鼠桂鱼、手工蛋饺等具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半成品年菜。曾经代表年味的整猪整牛、大鱼大肉,被小包装菜替代。在上海,盒马鲜生首次推出了适合4-6人的小家庭年夜饭套餐,内含5-8道菜。这些做法呼应了就地过年的新需求,体现出一座超大型城市关注民生、留住民心的不懈努力。

留沪过年,准备好一顿年夜饭不难

除了天气和疫情因素,今年春节上海“菜篮子”的另一大变量,是第一次有大量外地居民留沪过年。

往年春节,从批发市场到社区菜场,大量外地来沪工作的商户回家,本市需求也大幅下降,菜篮子的供需两端是同步走低。今年春节市场能否稳定,其实就要看,留在上海从事菜篮子工作的人,是否够多,能否跟得上留沪过年的消费需求。

“今年春节,虽然留沪人员比往年多很多,但若要准备好一顿年夜饭,肯定比去年容易。”一位了解上海农副产品上下游产业链运转的“老商业”信心满满地说,“与去年相比,首先这物流情况已大大改善。”

在批发端,上海各大一级批发市场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做了充足准备,防疫运输两不误。“我们主要从人、车、物、环境四大方面来进行防疫,保证物流畅通。”江桥批发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所有进场人员都需满足“1人、1证、2码、1承诺”的准入条件,即入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必须测量体温,必须出示出入证、必须展示健康码,并签下承诺书。

江桥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在查验货物预登记二维码

对于外来车辆,上海所有批发市场都已实现车辆行程全程监控,入场前进行全面消毒,并在指定地点停放。

而对于外来蔬菜,江桥批发市场去年9月份率先上线的预登记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通过预登记系统,所有农产品在产地发车时,相关产地、产地证明、品种、驾驶员信息、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都会被及时上传到平台进行预登记。“预登记后,我们既可以预估各类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从而缩短检查时间,又可以对产品的轨迹进行追溯。”江桥批发市场方面介绍。

彭海洋手机中的微信群

江桥批发市场大白菜商户彭海洋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微信群:近四百位个体商户都在里面,批发市场的负责人每天会整理、发送天气和物流信息。“你看这个表格,出发地、目的地、道路情况、是否因为疫情限行都一目了然,我们商户就可以根据这个合理安排我们的物流,告诉驾驶员哪里需要绕行。”彭海洋解释。

记者走访了几家菜场,菜场负责人均表示,今年大部分商户都选择留沪过年。芷江菜场平价肉专柜商户陈大哥告诉记者,大年三十和初一他都会出摊。“把平价肉卖完再收摊回家,保证大家都还能买到平价肉。”他笑着说。

芷江菜市场的优惠专柜

除了菜场,大型商超也逐渐成为人们购买生鲜的去处。张玉莲还记得去年疫情期间的情形:联华超市的蔬菜日销售额能达到1万块,足是今年的五倍;肉要靠抢,下午5时就全部售空。“今年就不会有这种情况,我们备货很足。”

考虑到今年留沪过年的市民多了,俞炳春负责的农工商超市青岛路店也提前两个星期开始放量:20斤一箱的太湖菜,从平时的10箱增加到20箱;50斤一箱的大白菜,平时供量是5箱,如今也增至15箱。粮油商品供量3000吨左右,基本保证14天左右的周转。家乐福超市也在1月就完成了与重点供应商的沟通与确认,对28种重点商品进行备货。针对部分容易缺货的商品进行囤货、备货,总体需求计划增加了30%左右。

联华超市田林店店内的蔬菜专区

积极应对,电商企业备足人力货源

对于新零售企业来说,去年疫情带来的挑战更是格外巨大。由于后期许多小区接连封闭,居民们只能通过线上平台购买食材,基地采购、仓库和配送员身上的压力几乎是井喷式增长。

2020年春节,叮咚买菜的猪肉采购员发现,工厂里面其实有很多整批的白条猪,供应充足,但由于没有工人来切割,因此无法包装售卖,用户才仍觉得“抢不到肉”。与此同时,俞湾路蔬果仓的压力也几乎到达了极限。“大家基本都不去菜市场了,所有的需求都往线上走,量太大了。”现任辰塔路蔬果仓生产经理、当时在俞湾路工作的杨小超说。

吸取去年经验、对各个环节做出调整和预判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各家生鲜电商也积极通过各类举措保障供应量和人力充足。

盒马鲜生预计动员80%的人员留沪,每日供应蔬菜、猪肉、牛肉、鸡蛋,比平时分别增加20%-30%。每日优鲜也已与多家供应商沟通提前备货,将酒水饮料、粮油速食等高频商品供应量和备货量提升至平时的2.5倍,另外,80%的一线员工将在春节期间留岗,90%的门店照常营业。

叮咚买菜前置仓

叮咚买菜大仓

叮咚买菜一百余位一线采购员今年都不回家,驻守在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的各个蔬菜基地里,监督备货情况。叮咚还组建了自己的猪肉加工厂,从供应商手里买入白皮猪,再定制一批机器自己切割、包装和派送。原本俞湾路的蔬果仓早已搬至松江辰塔路,面积扩大到了21000平方米,又新建了一个差不多大小、位于昆山的仓库,以覆盖上海北面的货物供应。春节期前期,大仓到各个前置仓的配货也从一天一次增加到了一天两次。

叮咚买菜辰塔路蔬果仓负责人胥华成统计过,今年他们仓里有近70%的人留沪过年,再加上一部分新招募的人员,能保证将近500人留在岗位。“大数据中台也进行了升级,我们可以得知各个前置仓的销售情况并做出预估,通过预估量判断大仓的人数是否可以满足需要,进而做出更合理的人员安排。”胥华成说。

为了保障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批发市场、菜场、商超和新零售等不同渠道都在积极吸取去年的经验,做好备案,推陈出新。在各种措施保障到位的情况下,今年春节,上海的蔬菜不会断供,市民们也不用再囤菜、抢菜,可以安安心心地过个健康幸福年。

栏目主编:徐蒙 题图来源:周程祎摄
文中图片摄影:周程祎、刘畅、江桥批发市场
视频拍摄:周程祎、刘畅
剪辑:周程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