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周恩来题写馆名,新中国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在上海走过70年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1-01-07 20:50
摘要:“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1月7日下午,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里,一群孩子跟着工作人员尝试木版拓印。将纸张放在拓版上,再轻轻刷上色,揭开纸张,鲁迅纪念馆青瓦白墙的外观显露出来,孩子们兴奋起来:“成功了!”

这一天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70年的日子,除了版画拓印体验活动,“鲁迅作品经典诵读”自1月8日起连续在线上推出5堂“研诵小课堂”。在鲁迅纪念馆工作34年的老馆长王锡荣感慨,“宋代诗人、鲁迅同乡陆游有诗云‘七十年间人换尽,放翁依旧醉春风。’今天,鲁迅先生依然端坐在鲁迅纪念馆里和鲁迅墓前,还走到广场上,走到人民群众中,可谓‘鲁翁依旧坐春风’。”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同时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1950年7月15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向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报告上海筹设鲁迅纪念馆的工作计划,并转请已担任政务院副秘书长的鲁迅夫人许广平来沪指导故居的恢复布置,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支持。8月4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同意许副秘书长于十月中赴沪一行。”

纪念馆初设于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10号,周恩来题写馆名,1951年1月7日面向公众开放。开馆那天,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上海市市长陈毅,文化界人士陈望道、冯雪峰、黄源、巴金等都前来参观。

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前夕,鲁迅墓迁入虹口公园(现鲁迅公园),并于公园东南角建新馆。新馆由建筑大师陈植设计,青瓦白墙、马头式山墙,颇具江南民居风格。1999年9月,上海鲁迅纪念馆改扩建后重新对外开放,保留原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特色,同时融入现代博物馆的功能,这次改扩建后开始建设“朝华文库”,征集与鲁迅有关的同时代作家、出版家、版画家的手稿与作品,如陈望道、冯雪峰、许寿裳、黄源、赵家璧、李桦等。“朝华文库”由巴金题写,各库题字也出自文化名人之手,已累积44个专库。2016年,该建筑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目前,上海鲁迅纪念馆有馆藏文物藏品8万余件/套;累积出版学术研究成果138种;年均举办展览16个;聚焦“名家讲鲁迅”“鲁迅经典诵读”“追摹版画”三条主线,年均举办专家讲座、名家诵读、版画拓印等教育活动近百场;年均接待参观者近90万人次。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和逝世85周年,今年秋季,上海鲁迅纪念馆将首次举办馆藏鲁迅手稿展,集中展示一批重要的鲁迅手稿。“鲁迅研究不仅要侧重鲁迅生平、思想和著作,还应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专业职能,用文物‘说话’。”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说,“鲁迅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立足文物资源,全面提升鲁迅文物的收藏研究水准、展示与传播能力,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具鲁迅文化内涵的博物馆纪念馆特色服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