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院士专家直言:有资金和大咖,就能建芯片生产线?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0-12-17 20:13
摘要:院士专家建议“十四五”期间以系统工程思维布局集成电路项目,培养产业界需要的科技人才。

“集成电路研发应以产业技术为导向,我们这方面的导向意识还不够强。”“‘十三五’期间,国内上马了一批芯片生产线大项目,如今投产的只有两条生产线。”“高校集成电路专业要加强产教融合,会做晶体管的大学生才能毕业。”今天举行的2020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多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围绕“自立自强,在危机中育新机”主题发表了观点。

他们建议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在“十四五”期间总结以往经验、借鉴国外做法,以系统工程思维布局、实施集成电路项目,围绕产业界需求培养科技人才。

加强产业导向和系统工程思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家组总体组组长、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在主旨报告中表示,经过60多年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又一次站在岔路口上,主流器件、芯片架构、微纳系统集成等三个领域急需技术创新,让集成电路产业跨过5纳米工艺节点这道坎。“器件结构的选择将决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架构创新将引领计算领域的变革,微纳系统集成技术将开辟摩尔定律延续的新路径。三者相互支撑和影响,是在5纳米之后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认为,从集成电路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产业需求引领的领域。例如在28纳米工艺节点之后,当平面晶体管即将走到尽头,无法获得等比例缩小的性能、成本和功耗优势时,FinFET(鳍式场效晶体管)这一创新成果应时而生,并在22纳米工艺节点上被英特尔成功采用,成为主流器件。因此,集成电路研发应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科研项目要积极为产业需求服务。“我们的重大专项已经比较重视产业引领,但重视程度还不够。”

“我很同意汉明的观点,我们要以产业为导向,重视提升集成电路的系统化能力。”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素心说,“产业链的创新不必只限于先进工艺迭代,还要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

与会专家还表示,项目布局的系统工程思维在“十四五”期间需要强化。“十三五”期间,国内上马了一批芯片生产线大项目,如今投产的只有两条生产线。“一些部门以为有了资金和大咖,就能建成生产线,对集成电路制造的复杂性缺乏充分认识。事实上,如果没有上百名成熟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生产线是很难建成投产的。”

借鉴斯坦福经验,加强产教融合

除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人才培养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7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成为我国一级学科,如何做好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介绍,斯坦福大学的集成电路专业不要求研究生写论文,而是要求他们自己做芯片,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研究生设计的芯片必须流片成功,才能毕业。“所以这些学生在流片前很紧张,因为一旦失败,毕业就要延期半年以上。”

吴汉明的观点与王建宇介绍的他山之石不谋而合:“我认为,会做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专业学生才能毕业。”在他看来,国内高校的集成电路专业应加强产教融合,教师要了解产业需求;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我国每年有六七千集成电路毕业生,有多少人会在硅片上做晶体管?基本上都不会,这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虽然我国集成电路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长,但从长远看,在这一领域的自立自强,前景可期。王建宇以他研究的航天系统器件为例,“可见光器件大多是进口的,红外器件都是国产的。”这是什么原因?因为红外器件有军事用途,西方国家禁止出口,只能自主研发。“中国人很聪明,虽然国产红外器件的性能比进口产品差一点,但只要我们把系统设计做得好一点,上天后,国产和进口器件的效果差不多。”因此,集成电路装备、材料等产品的出口限制,短期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麻烦,但对集成电路产业链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栏目主编:黄海华
图片摄影:杨浦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