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上海健身苑点老少同乐,建市民身边的运动场地更要懂得倾听市民心声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东颖 2020-12-16 20:17
摘要:建设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上海体育部门在建市民身边的运动场地同时,更注重供给侧改革,倾听市民的心声。

冬日午后的暖阳下,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锦一小区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陈奶奶抱着小孙子在荡秋千。一大一小两个秋千,浓浓的祖孙情。这里曾是以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健身苑点,今年10月底完成改造升级后,成为满足全人群的智慧健身苑点。建设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上海体育部门在建市民身边的运动场地同时,更注重供给侧改革,倾听市民的心声。

2020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原计划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8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新建改建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到目前为止,全市今年已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112条、市民多功能运动场96片、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85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此外,市体育局今年还会同市卫健委新建智慧健康驿站134个,基本实现全市智慧健康驿站街镇全覆盖。

体育实事项目作为市体育局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的重要举措受到市民欢迎,近年来在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满意度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新建健身设施每年都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截至2020年11月底,上海市共建成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总长度为1910公里,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7072个,市民球场2252片,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让居民参与到健身苑点改造中

虹口区存在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重、体育场地不足等现状。建好并管好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让星罗棋布的健身场所充分发挥作用,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安全、有序的健身环境,成为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虹口区体育局“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结合小区、公园、绿化等场地因素和市民实际需求意见,拓宽健身设施选址,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对原有超限5到8年服役健身器材进行翻新,加强健身苑点巡视和维修力度,做到建管并举,将市民身边的健身设施落到实处;因地制宜的新建市民健身步道。尤其是关注河道边的空间,临水、临河选取合适地址新建市民健身步道。

凉城新村街道锦一小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正是通过现有条件下挖掘潜力的成果之一。原先锦一小区的健身苑点始建成于2000年,区体育局在排摸过程中了解到存在部分健身器材超限使用、整体健身点老化陈旧、健身功能单一等问题。虹口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陈处旸告诉记者,通过召开居民意见征询会、张贴工程示意图和效果图,区体育局广泛向居民征集益智健身苑点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及时知晓建设的进度和目标。有居民提出,“传统健身器材适用范围不广,更多的是中老年群体使用,希望能扩大健身器材的使用人群,能把成年人群体纳入其中。”区体育局通过精细化服务,最终改造成适合全人群全功能的健身苑点。

升级更新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占地面积约为320平方米,设置儿童亲子互动区、老年智慧健身区、智能健身比赛区、配重力量练习区、健身跑道等五个分区,能满足3到70岁全人群的亲子运动、有氧练习、康复力量练习、运动娱乐等需求。闲暇时刻,这里都有络绎不绝来锻炼的市民,充满着欢声笑语。居民宋先生在锦一小区生活了近30年,曾经是海员的他到过国外很多城市,他告诉记者,“像上海这样在住宅附近就有健身设施的外国城市可不多,我们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指数特别高。”

智能叠加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康健街道是纯住宅社区,其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44.6%,残障人士1960人。这里有上海第一家社区运动场——2004年建成的康健社区体育场。作为今年的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之一,街道充分利用体育场边区域,在11月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户外益智健身苑点,这里不仅有各种锻炼器材,还有体质和力量检测仪,一站式满足市民运动需求,真正成为家门口的社区体育公园。

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占地1.3万平方米,均衡分布老年人体医融合的乐活空间、运动康复的康健苑、儿童玩耍的游乐区、中青年锻炼的健身房等,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差异化的全民健身需求。自2004年运营至今,全年无休。日均服务居民约3000人次,年服务超10万人次。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家门口的好去处”。

从早上6点开始,到这里早锻炼的人们就拉开活力一天的帷幕;专为老年人健身服务的乐活空间、面向残疾人运动康复的康健苑成为白天最热闹的场所;下午3点后,放学的孩子们来到这里踢足球、打篮球;晚上,这里又是上班族的“夜市面”,无人化智能管理健身房开放到晚上12点,满足上班族的健身需求。

康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褚苇介绍,为探索打造全民健身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场馆设施数字化管理水平,康健街道开发了集场馆查询、预订、咨询等服务功能的“康健体育生活圈”小程序,实现运动场地“一键式预约”和“一体化管理”。近两年,通过空间挖潜、设施升级改造,新增了智慧健身步道、智能健身器材、全息沉浸式运动教室,并在部分小区试点智慧健身苑点。通过“全民健身+人工智能”的健身模式,在数字化转型中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互动体验感。2019年体育公园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项目。

社区体育公园的智能化创新和互动式体验,让记者大开眼界。在智慧健身步道上运动,通过人脸识别,就能记录下时长、里程、速度、卡路里等运动数据,并给出排名,还能为健身者提供运动推荐,真正实现智能化服务。室外智能健身房不但能满足身体素质锻炼,还能完成体质监测。

探索多元化模式,实现公益性运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居民体育满足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标尺。康健社区体育公园开放16年以来,始终坚持公益性运营,逐步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公益价格保持不变。2019年大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运营,部分场馆设施委托第三方管理,提升服务专业性、规范性,通过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激发社区居民健身热情。

十四五期间,市体育局将继续拓展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计划到2025年,实现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打造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此外,市体育局将支持各区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争取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在商场、楼宇、园区等区域建设健身设施,利用屋顶和地下空间、闲置用地、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因地制宜布局小型多样的健身设施,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建设都市运动中心等体育服务综合体,通过持续推进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营造处处可健身的城市环境。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海沙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