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食堂老板故意把包子掰烂送给工地打工者,原来他的“内心戏”是这样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书源 2020-12-15 14:46
摘要:而王洋拍这些视频的“野心”,原本就远超出记录生活。“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工地,真实的打工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你在看他们的很多行为时就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了。”他说。

31岁的王洋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作“憨憨 勇敢的心”,他用这个名字在抖音上发了94个短视频,主题都是关于“工地”的。准确说,是一个工地食堂和外来务工者的故事。而他正是这个郑州郊区工地食堂的经营者,也曾是这个工地上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

铁锤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时而划过镜头的脚手架、安全帽下一张张满是尘土的脸、一阵阵空旷空地上的大风,还有王洋自己一口中气十足的河南方言,每天充斥在他粗糙、晃动镜头里,但这些只能说是不温不火。

直到11月底的一天,他的粉丝数量一下因为一个视频蹿到了近10万:视频里,他故意掰烂了一个刚出炉的大包子,免费送给一位工地上的工人。工人咧嘴笑着欣然接受了包子,但这件事却引来了人们观点的分歧。这样的做法,究竟算是施舍还是帮助?让这位工人兄弟直接出镜算不算是伤害他的自尊?种种问题接踵而来。

王洋说起这些质疑,着急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说,问这些问题的人不太了解外来务工者群体。”他说。

而王洋拍这些视频的“野心”,原本就不只局限于记录生活。“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工地,真实的打工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你在看他们的很多行为时就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了。”他说。

上观新闻找到了王洋,让他亲口讲一讲最真实的“打工人”故事。

王洋食堂外观。王洋摄

“这就是个互相帮助的故事,不是施舍”

我到现在其实有点困惑了,给那位来吃包子的老乡录了视频发到了网上,我这件事情到底做对了没有?

这条抖音视频下面的评论越来越多,有人说我是故意作秀,还伤害了这位老乡的自尊心。其实我根本没有他们说的那种优越感。

我也不是无缘无故给他这个包子的。之前有一次他来吃饭,原价买走了一个我蒸破了的包子,那个包子当时别人谁都不要。

后来我从和他一起吃饭的工友那里知道了这位老乡今年40多岁,是在工地上做油漆工的,算是技术工,每天能挣大概200元,家里有3个孩子。我心里一直记得这个事情,所以就想出了故意掰破包子皮,假装卖不出去送他吃的事情。

所以这本来就是一个人和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不是我在展示优越感。

老乡在我的视频画面里笑嘻嘻接受了我的包子。他第一次来我吃饭时,就是这么笑的,他笑得可好看了。所以等到录这段视频时,我压根儿没有给他打马赛克,吃一个破包子本来也就不是啥丢人的事情。

现在这位吃包子的老乡离开工地去别的地方打工了。他的视频火了以后还是照常来我这里吃饭,没表现出反感。

其实他们平时都很忙,没啥时间刷抖音。在抖音上看到了自己的视频,他也不觉得有啥。从网上这些指责我的评论也可以看出,其实很多人不太理解农民工的生活,甚至觉得他们很多举动有些不可思议。比如他们总是吃这些包子,为什么不多花几块钱吃得有营养些?

但是我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因为我很长时间里甚至是现在过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生活。我今年31岁,中专毕业时只有20岁出头,就开始跟着我表哥在工地上装钢管,干了七八年的小工。

现在我看起来好像是餐厅的老板了,但我其实还是他们中的一员。我现在也还住在工地的宿舍里,也是住的四人间。只不过是,我现在在工地上的工种成了“买菜做饭”。

王洋在工地食堂做饭。王洋供图

而我发抖音视频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下很多光鲜的城市人不理解的盲区:如果这些工人的子女能看到这些视频,看到他们父母平时做工时劳累节约的样子,那是最好的,这样他们也能在花钱时节约一点,也不至于忘本。

比如你不会明白,为什么在工地上问起老人家年龄,很多老人报出的年龄都会比实际年龄小几岁。这是因为他实际已经超过了《劳动法》的最高用工年限。因此他们几乎都是偷偷在工地上上工的。

这也解释了有人好奇我为什么从来不在发抖音视频时发工地定位的原因——如果我公开了这是哪个工地,很多年长的老乡可能就不能再在这里工作了,这是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的饭碗,我不忍心。

你或许也想不到我们工地上很多老乡还不会使用手机线上支付,这个比例不算小,10个人里总有两三个。所以我每天都要保证收银台里有足够的零钱可以找给他们。

我为什么晚餐只卖包子和稀饭?

我的这个食堂就在工地围栏外不到100米的地方,没有招牌,门口就写着两个字“食堂”。

开饭时间就在每天中午11点30分和傍晚6点,这是工地下工的时间,工人们成群结队来我这里。

我这里的椅子都是一排排的长条椅,8个人一个桌子,一共有15个桌子。一到饭点这些位置就坐得满满当当的。在这里吃饭,是最快速的“流水席”,大家基本都在埋头大口吃饭,5分钟内就能解决一顿饭。

这个工地上多时都会有300多人,少时也有100多人,工人们大多来自河南农村、安徽、重庆和四川。和他们处久了,只要他们一张口说话,我大概就能知道他们是哪个地方的人。这也是和他们寒暄时最好说的话题。

来我这里吃饭的,大多是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工地附近的几家餐馆里,我这里的消费是最低的,来吃的工人大多年纪大些,平时都很节约。

在我这里吃晚饭,3块钱就能吃饱:买两个大包子,1碗稀饭。稀饭如果吃了不够,可以免费续。

以前我们食堂晚上和中午一样,也卖8块钱一份的炒菜和米饭。后来兼顾着做一些包子,不久后发现包子卖得比米饭还要好。后来我琢磨出了原因,很多工友晚上不用劳动,所以也就舍不得吃炒菜,只要吃些包子把肚子填饱就可以了。

后来我干脆晚上只做包子和稀饭了。这样一来我肯定比卖炒菜快餐少赚了不少,但能让更多老乡来吃晚饭时没有心理负担。

其实我已经是这个工地食堂的第3任老板了,前面的两个老板都因为这个食堂不赚钱走的。接手前我也很犹豫,因为这个餐厅的利润不可能太大。

但是后来想想如果好好把这个食堂办下去,用好一点的食材,让老乡们吃得好一点,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必须保证在不亏本的前提下采购最好的食材。这些老乡大多生活得挺糙的,如果我真的用了一些比较便宜的材料,或许他们也不太会细细感觉食材的质量。但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让自己良心过得去。

又要用好的食材,又要保持低价,肯定是要有付出的。工地在城市西郊,我经常会开一个半小时面包车到城市最东边一个大批发市场拿货。那里同样质量的食材可以拿到全市最低价,比如每大袋鸡胸肉就可以便宜10元。

你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这么用心为工人们压缩吃饭的成本是为了吸引回头客,其实从这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工人们的流动性特别大,一个月甚至两三个礼拜就会换一批客人,我看到的也总是新面孔。而且老乡们来我这里吃饭大多也不是因为“好吃、美味”,其实就是因为“便宜、量大”。这又是生活条件好的人不会理解的逻辑。

我也在吃饭以外的很多事情上尽力帮忙。今年8月底不少老乡需要自己回家收麦子。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车免费接送他们到车站。于是我就在食堂门口竖了这样一块牌子,欢迎他们组团喊我接送到车站。

后来我陆续把20多位老乡送到了车站,其中一位老乡的举动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到车站后坚持要给我100元钱。我当然不会要,并且告诉他即使是出租车,从工地到车站60元也足够了。但他告诉我自己第一次来工地时,因为不认识路也是打的出租车,司机收了他120元,所以他一直以为需要这么多钱……

等到冬天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老乡们赶的工期也越来越紧了,很多老乡都来不及来餐厅吃饭。我干脆把盒饭装进了一个个泡沫箱里,骑着三轮车给老乡送盒饭。

后来工地上有了两个点都要我去送饭。东边的那个点人少,只有十几个人,但是我也不忍心让他们自己跑。于是我每到饭点就在他们上工地方附近摆一个泡沫箱的饭,上头写着“老乡我去西边摆摊了,饭菜在箱子里,拿后盖上盖。”那里的老乡都很自觉,我这个自助卖饭点从来没有少过盒饭。

王洋给老乡送到的泡沫盒子。 王洋 摄

我在餐厅里重点关注的就是老人、妇女,看看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妇女节、母亲节的时候,我就想办法给工地上的女同胞过节,比如给有孩子的女工人们多加一个鸡腿、一个橙子。其实就是想找一个帮助她们的理由吧。毕竟在工地上出现的有些年纪的女性,大多数都是家里生活有些困难的。

今年9月25日,我忽然看到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转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于是我也买了一箱奶茶,分给了工地上的女工友们。

这些我都记录在了我的视频里,你能看到我在这些视频里和我帮助的老乡说话时总是压低了嗓门儿,其实这不是为了搞怪,也有出于现实的考虑:毕竟我自己也是并不富有的打工者,只能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打菜汤事件后,我“负气离店出走了”

今年夏天工地上来了一位大姐,每次到我这里吃饭就打两块钱的米饭,然后打几勺炒菜里的汤,拌着饭吃,不过她爱人每次倒是都会打一份菜。

她这样做了好几次,后来店里也出现了别的模仿她这种做法的人。我终于忍不住了,想问问她是不是有啥困难。她就和我说儿子在上大学,一年光学费就要好几万,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我当时对这件事也没啥介意的,觉得她这样花最少的钱能吃饱,还能吃得有点味道,是挺好的一件事。等到那位大姐快要离开工地了,我就把这个她盛菜汤的视频放到了抖音上,没料到几天功夫引来了7000多条评论。

这些人当中觉得这位大姐挺不容易的大概也就占到了一半。剩下的人,不是在说我“抠门小气,不给她盛菜”,就是在说这位大姐“爱占小便宜,不应该”。

我当时心里真的挺着急的,觉得我好心办了坏事。其实他们说我抠门我是无所谓的,但是我不想给网友留下农民工好像都爱占小便宜的印象。

而且这时候,我的厨师也提出来不想干了,因为他觉得如果越来越多人这样盛菜汤,最后他做的菜就没人吃了。我劝不动他,他坚持要走,后来我想想也算了,他或许本来就不理解我的想法。

我一狠心干脆在店里定了一个规矩:以后凡是光盛饭不买菜的,如果要打菜汤,需要多交1块钱。

其实我心里是很不愿意收这1块钱的,但是我更加不想让这些农民工兄弟们被人小看,被当成不付钱占小便宜的人。后来那位大姐还来吃过几次饭,她也不打菜汤了,就和她爱人一起吃一份菜。

再后来我就想着究竟怎么做我才能够让这些出来打工的人也能够感受到一些生活的变化,不要再和以前一样每天苦着自己、不舍得花钱。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每天中午8块钱的盒饭改成了10块钱的自助。餐标是5个菜2荤3素,还有水果和汤。大家凭借自觉随便打菜,但是提倡空盘。如果吃饭的人把饭菜都吃光了,我就退他1元,或者是送他一瓶矿泉水。

这样算下来,每个人只要多花1元,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菜色还能管饱。

就在我准备做自助餐时,我的新厨师,一位曾经的炊事班班长加入了。他说自己也是在抖音上看到了我的视频,比较认同我的想法。

虽然这是很便宜的自助餐了,但也要有自助餐的样子。我在收银台那里摆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创可贴、板蓝根、餐巾纸。这些东西是我们这个工地上大有用处的物资,老乡们在工地上容易受伤,创可贴是必备的,他们平时一上工就压根儿没时间喝水,嗓子和嘴唇容易因为缺水上火,所以板蓝根也是必须的。

我还在自助餐的台子上摆出了原来买给家里人吃的披萨,想给老乡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但是我发现他们一顿饭下来,这些新品种的食物几乎是不动的。我以前也给他们做过15块钱一份的牛排,这是成本价了,但是老乡们也不舍得掏钱买。有时想想,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只求吃饱,存下更多钱还是要给家里人。

我的自助餐生意坚持了1个多月,利润比原来又低了不少。因为改成自助以后胃口小的人大部分就不来了,来的大多是那些胃口大的,吃回本也没问题。

不过我心里其实是乐意的,毕竟对他们来说多花一块钱就能吃得更加体面。但是还有一件事情也不可避免发生了,那些生活最困难的老乡中午就不敢来店里吃饭了,毕竟还是涨价了。

但是到了今年10月,我还是决定暂时离开了店里。走的原因还是和那个盛菜汤事件很有关系,我就是真的有点想不开了,究竟什么样才算是真的帮助这些老乡?

我弟弟当时就接手了这家店,我当时对他也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可以保证原来菜的品质,不要涨价。

我去了深圳,找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但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起早贪黑实在是太辛苦了。虽然我原本也是在工地上做的,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到外面去打工,真的很不适应。

工地食堂晚餐时分座无虚席。 王洋 摄

重回店里,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1个多月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工地食堂。刚回来那几天,老乡们都很兴奋,拉着我聊天。他们原本以为我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了。

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改变是,我对很多事情都释怀了。

首先我不再以赚钱作为开这个食堂的目的了。说实话,去年刚接手这个店时,我也还是想着要赚钱的。但是后来越来越觉得指望着食堂挣钱几乎不可能。因为你赚这些人的钱,就必须昧着良心。

另外我也用自己在深圳的亲身体验,解开了一个心结:以前我总觉得工地上的老乡人都很好,但是我为什么就是帮不了他们呢?比如我想给一个生活困难地老乡免单,他总能想方设法把这钱塞给我。还有一次一只苍蝇飞进了一位老乡的碗里,我要给他换一碗,他说什么也不愿意换,害怕浪费粮食。

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你只要自己能挺过去,的确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的。因为接受帮助产生的心理负担有时是很难消化的。

就像是我在深圳打工时,也有很多好心人对我很体谅,比如我送错了快递也不会责怪我,但其实我心里是会因为这些事情感觉不安的。

但是他们不接受这样直接的帮助,或许你可以换一个办法帮助他们。前两天我做了一个实验,用免单的形式奖励前一天在我设的无人看管的领饭点自觉吃饭买单的人。只要老乡们给我出示前一天的手机支付凭证,我就给他送一份盒饭。

还有一次,一位平时总来我这里吃得很节省的老乡又来打包子了,我就和他玩了个文字游戏。当时他买了两个包子,我和他说今天的包子买二送二。当他要给我钱时我又拿回两个包子,开玩笑说:“我饿了,你这两个买的包子我就吃了,送的两个包子你拿去,钱也还你。”老乡一下子就笑了,他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开开心心接受了这两个免单的包子。

有时我看到来店里吃饭的老乡衣服破得不行了,我就会留心记下,给他买一件新衣服。但是给他送新衣服时就会告诉他:你的旧衣服不要扔,把它换下来给我,我用得上。这时候他虽然也接受了你的帮助,但是他不会觉得自己是完全被动在被施舍,因为他自己原来的旧衣服也是有价值的。

这个工地大概还有两年才会完工,但是很少有老乡能够在这里呆满一年以上。我每天看着这些或者熟悉,大部分依旧陌生的面孔,打算在这个工地上做呆得最久的人。具体是多久呢?我想应该是到这个工程彻底结束,起码让来这里的人掏3块钱能一直有饭吃吧。



王洋在给工人们录视频。王洋 摄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