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支付、安检、进小区,都要“刷脸”!这真的安全吗?调研结果惊人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央视财经 2020-12-05 19:02
摘要:这背后的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
从刷脸支付到刷脸取钱,从刷脸安检登机再到刷脸认证办事…...刷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少人感叹刷脸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这背后的安全隐患究竟有多大?


浙江杭州:进小区要“刷脸” 方便同时有担忧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一方面人脸识别在维护公共安全、提高社会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技术的滥用也让许多人产生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的忧虑。技术本无善恶,用法却有好坏,人脸识别使用的边界到底在哪呢?

近期,多地出台政策,为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个人信息采集划出边界。

  • 12月1日,天津市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 针对越来越多的小区使用人脸识别门禁,10月提请二审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如果通过,将成为国内首部对小区人脸识别作出规范的正式立法。


  • 在国家层面,近日,国家网信办出台细则并征求社会意见,对38类常见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进行了规定。必要个人信息,就是说缺乏该信息,App就无法提供服务,其中均没有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信息的相关内容。像网络直播、短视频、新闻资讯、运动健身、浏览器、电子图书、拍摄美化等12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就能使用。


  • 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提出,处理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人脸信息采集在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


  •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还明确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志。



有律师提出,要尊重权利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权利人来决定是否要让渡这个个人隐私。一些为了履行法律职责或公共利益必须收集的,是例外,但这些例外的情况,也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律依据。

尊重知情权也是许多“被刷脸”的普通人的心声。有居民表示,让居民有知情权,首先是要做到通知,说明这里有人脸采集系统。

人脸识别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专家表示,织密信息保护网,除了立法部门的积极推动,个人方面当前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时刻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