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医学女教授当“大体老师”,成2980名遗体捐赠者之一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0-11-20 19:56
摘要:韩湘君生前预嘱,疾病最后阶段不要做无谓的抢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在进行特殊的授课:学生们没有端坐课桌边,而是集体肃穆站立;而这堂课的“老师”也没有站立讲台,而是静静“躺”在储柜里……11月20日,这里迎来一位受人尊敬的“大体老师”——韩湘君教授。因为她生前预嘱,疾病最后阶段不要做无谓的抢救,也不插管,只求安泰离去,将遗体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也是医学生们无言的良师。1939年11月,韩湘君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一生扑在临床一线。她长期在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工作,成为知名妇科主任医师,尤其擅长妇科疑难杂症诊断治疗,为很多妇女治好了病,也助生了无数新生命。今年11月11日,韩湘君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因病与世长辞。

直到生命的最后,韩湘君享年81岁的生命又开始让更多生命得到延续。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按照其生前意愿,她的家人将其遗体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1月13日完成了遗体交接,她得以作为“大体老师”,继续为医学事业做最后一份贡献。

韩湘君之女曾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学习,她透露,母亲很早之前就做出了捐献遗体的决定,“决定用最有价值的方式来支持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 这个抉择,也得到了她家人的充分理解与坚定支持。

“一个人生命的铸成,需要无数生命的支援、补充、滋润和蕴化。”近日出版的《医学的温度》一书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也说:“一个医者的合格与成熟,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支撑,也需要与周围人不断沟通互动,建立起共同面对疾病的医道。”他在读书分享会上还表示,“人与任何其他生物一样,都终有一死;不同的是人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给人类社会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理解了这一点,医者会对医学有更清醒的定位,患者会对疾病乃至死亡保持相对的淡定。”

“宁可让学生在我身上错划千刀,也不愿学生将来在病人错划一刀”——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据了解,早在1982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就成立了接收“大体老师”的遗体接受站,是上海最早设立的遗体接受站之一。站内老师为遗体捐献事业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全年无休且每天24小时待命。截至目前,共有9623人在医学院登记意愿捐赠遗体,其中2980人成为令人敬仰的“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为医学生们架起通往医学殿堂的血肉之桥。

本文图片来源:上海交大医学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