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8小时内连发两证,投资56亿的重点AI项目落地上海,提供世界领先算力支撑
分享至:
 (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幸阳 赵盼 2020-11-17 15:57
摘要:它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设施,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的重要组成。

上午9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处启动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一期上部结构工程规划材料的审核,建设和交通管理处同步进行施工许可材料的预审。下午2点30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完成审核颁发。下午16点59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不到8小时就发了两张证。听说过‘临港速度’,亲身体验才知道,比想象中还要快好多。”商汤科技项目报建负责人潘鸣伟说,“当天我就发了朋友圈,点赞的人特别多,大家都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潘鸣伟初来临港时还有些担忧:“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规模大且复杂,涉及经办人员很多。关于项目建设的正式联系微信群就有四个,为了专项事务建的群更是多到数不清,“少说有十来个”。他也没和新片区管委会打过交道,不知这里办事效率如何,会不会为一件事反复跑几次。

他的忧虑很快被打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通过全面升级“工程建设一件事”,实行一次报审、并联征询的工作模式。不同于以往的线下申报需要各个部门去跑,利用一网通办的联审平台,企业可以一次办结所需业务。这个投资规模约56亿的大项目,商汤科技“只报一次、只跑一次”。

另一方面,管委会工作人员用心服务企业,更是让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满。“比如这次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报材料里需要工程规划设计图。我们拉了设计师、工程师和规资处审核老师的专项联系微信群,有什么问题就发群里,审核老师都会及时帮忙回复解决。”潘鸣伟说,“这样一来,前期申报资料等于都是预审过的了,为核发许可证节约了很多时间。”

有一次,规资处的审核人员白天开了一整天的会,到晚上八点才有空看微信群里的留言。本来终于可以歇一会的审核人员,又一次打开电脑,帮商汤方面看图纸,直到半夜。潘鸣伟想起这件事,感动不已,“有这样尽心尽力帮助我们的政府专员,项目推进还能遇到什么困难?”

就在日前,商汤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220kV内部用户电站的“两证”也得以顺利核发。“项目用电需求很大,越早拿证越好。”潘鸣伟告诉记者,拿到证后商汤当即开始电站的施工。目前,项目已进入主体钢结构施工阶段,“趁着现在天气好,不冷不热,适合抓紧抢工期。我们争取在今年年底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审批的加速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潘鸣伟说。

据了解,“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融合了海量数据处理引擎、异构计算能力调度系统和深度学习训练框架,将为行业提供世界领先的算力、算法支撑。它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设施,是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的重要组成。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