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退出“家长群”的家长,是在躲避什么?
分享至:
 (15)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谢飞君 2020-11-03 07:42
摘要:如何看待家长群,要多一些体谅和换位思考。

近日,江苏一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教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他还质疑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作为家校沟通的一种便捷方式,家长群的建立的初衷在于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老师通过家长群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家长针对不甚了解的事项可随时提问,从而搭建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然而现实中屡屡发生的个案却告诉我们,家长群的定位正渐渐偏离家校共育的初衷。除了这次“决定退出家长群”的家长,此前也有“被老师踢出群”的家长。在这些家长那里,“家长群”没有发挥出好的沟通作用,而是积累、呈现出很多“摩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仔细分析此次退群家长的吐槽,其不满可分为两部分:“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主要是家长对陪伴孩子学习的工作量产生了不满;“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则是他对老师的习惯性寒暄,加剧了其情绪上的不满,成为他最终退出家长群的催化剂。从公众发出的评论可见,不少家长或多或少认为老师是家校关系中“权威”的一方,也因此对这位家长的感叹心有戚戚。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家校沟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简单快捷,老师交代给学生的任何任务,都极为便利地同步在家长群中。为了孩子,很多家长积极配合,甚至接受了类似上下级的对话模式。但如若家长的配合并非出自自愿,长时间的累积之后,很有可能演变为“决定退群”的决绝。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家长群有助于让与学生相关的各项事务得以执行落实,但家长群的过度使用,会让老师、家长成为沟通、落实各项学校事务的主角,从长远而言并不利于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在这一波家长还是学生的时代,老师们的指令都是发给学生的,只有到了特殊的时间节点,或是“皮大王”在学校惹了事,老师才会上门家访和家长沟通。在这样的沟通模式中,学生可能会遗漏某一天的作业,也会有完成度很差的科目,但面对老师次日的批评,他们会得教训,长记性。

反观如今,家长和老师把一切都对接好了,孩子反倒成了看上去可有可无的一环。在强大而能干的父母面前,学生的主动性是否会被削弱?本该由学生承担的事项变成了家长事无巨细的参与,无疑又加剧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当然,现在的老师也不好当,在教学工作之外,他们还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需要承担,包括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各项活动,有些和教学并不沾边,这样的工作不让他们寻求家长的配合,也并不合理。这个时候,一个服务孩子全面教育的家长群又显得很有必要。

所以,如何看待家长群,要多一些体谅和换位思考。由退群新闻本身引发的家长吐槽,也需要家长反思自身行为。比如家长群内的“排队点赞”,包括这位家长提到的“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就我所知,也不乏有一些老师在对这样的行为加以提醒和规范,何以屡禁不止?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明确互动的内容和意义,改变日常互动中不当的模式,在各司其职、各归其位的基础上,让家长群回归“沟通”的功能。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