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海外舆论热议五中全会,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蓝图
分享至:
 (1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20-10-30 18:31
摘要: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遭受打击的背景下,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格外受境外媒体关注。

海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的未来勾画蓝图。其中,“科技自立自强”、“双循环”等热词引发境外媒体强烈关注。

发展蓝图

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遭受打击的背景下,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格外受境外媒体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认为,五中全会讨论的重点是:在世界处于十字路口之时,中国如何稳定其发展道路。

据《南华早报》29日报道,中共领导层已结束五中全会,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之一。与会者不仅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还讨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预计之后将公布一份有关未来15年国家目标的更具体计划。

《日经新闻》29日关注到,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章称,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2019年人均GDP达10276美元。如果要追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当,人均GDP需要达到3万美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9日称,新冠大流行让各国政府陷入混乱,许多国家连几周后的计划都难以制定,但中国却制定了未来15年的一系列具体政策。

《纽约时报》30日也表示,在其他国家领导人仍被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困扰之际,中国承诺实现经济复兴,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并加强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会议凸显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推动中国摆脱当前危机、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少受外部风险影响的雄心。

“双循环”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中,“双循环”战略受到外媒重点关注。

全会提出,由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华尔街日报》29日报道称,新的政策蓝图将加速中国的转变,培育国内企业和国内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仍因疫情裹足不前的情况下,中国将发展国内需求,自立自强。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则分析称,中国将重点放在提高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这意味着中国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新平衡各部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半岛电视台30日也重点关注了“双循环”战略。半岛电视台认为,这项战略意味着,中国希望未来增长主要基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内部循环。中国正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无论谁将赢得美国大选,这种局面都不太可能改变。不过文章也指出,中国强调这一内部循环将通过“国际循环”得到外部资源的支持。

在“国际循环”方面,全会则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同样引发外媒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经济学家的话称,中国“双循环”经济战略聚焦竞争和开放,而非切断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联系。彭博社则援引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报告称,五中全会呼吁通过高层次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呼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地区和企业积极合作。

“自立自强”

随着中美紧张局势加剧,美国鼓吹在科技与贸易领域与中国“脱钩”论,并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一系列打压。对此,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等重点词也受到海外舆论热议。

彭博社就对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分关注,发表多篇报道。

29日,彭博社撰文称,中国承诺将加快建设成科技强国,更强调质量而不是速度。文章称,全会公报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努力的核心是在芯片方面实现自给自足。从人工智能、5G到自动驾驶汽车,芯片都是创新的基石。由于美国正重拾地缘政治,遏制对手崛起,阻止中国企业获得美国芯片和其他高科技元件,甚至禁止中国科技企业在美运营,中国的这一努力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30日,彭博社再次援引经济学家观点。文章援引瑞银集团报告称,中国对技术和创新的重视将加速产业升级。据瑞银报告分析,中国很可能会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增加研发支出和教育支出。由于技术受限,中国可能会将更多资源分配至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以及技术瓶颈领域。

《日经新闻》29日也指出,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成为制造强国。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减少国际环境变化对其带来的影响。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增莱因(Max Zenglein)则表示,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前路可能并不平坦,特别是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艰苦战斗。不过,考虑到中国正在动员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力量,进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释放的动力不应被低估。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