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闵行:基层社会治理深入“绣花”,创新模式“花开朵朵”
分享至:
 (15)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20-10-27 06:31
摘要:近年来,随着闵行各街镇和村居深入“绣花”,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已在全区“花开朵朵”。

几天前,为了喜迎重阳节,在闵行区虹桥镇,四季源邻里中心推出一整天的“敬老日”活动,吸引周边居民纷纷前来“赶集”,体验义诊、烘焙、做重阳糕、按摩、理发、扦脚等项目……这是闵行区对外开放的第一家邻里中心,而今该区已建成101家邻里中心,实现了城市化地区服务和治理“一公里”半径全覆盖。

就在昨天,沪上最大开放式居民区上海康城,由社区干部“腾”出办公场所而打造成的“莘智汇”公共空间正式启用,今后将可以更好地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汇聚民意,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大乱”到“大治”,闵行区正推动这个特大型社区的自治共治不断走向深入……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闵行区地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闵行区对标市委关于“创建国际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新思路,以“1+6”文件精神为指引,以“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初步形成了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态,基本建成闵行社会治理新体系。可以说,近年来,随着闵行各街镇和村居深入“绣花”,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已在全区“花开朵朵”。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闵行将紧紧抓住党中央对上海城市社会治理的新精神、市委市政府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闵行区“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目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拓展闵行社会治理的新思路这四个社会治理新机遇,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完善机制体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上海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提供实践经验。

基本管理单元:上海康城从“大乱”走向“大治”

最近,在上海康城瀑布湾道56号,新建成的“莘智汇”公共空间还未正式开放就迎来了一批批参观者。

据介绍,这里有450多平方米,原本是社区干部的办公场所,如今已“腾”出被打造成了供社区议事治理的空间,与以居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为主的邻里中心形成了功能互补。

笔者看到,公共空间除了多功能议事大厅,还有咖啡吧、代表接待室、科普空间、小型议事厅、培训空间、交流互动区等板块。今后,在议事大厅里,征集梳理出的“社区十大难点热点”将被公开上墙,包括小区水景改造问题、停车问题等,居民代表可以在这里广泛讨论、出谋划策,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方案,再具体实施。如此,通过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汇聚民意,啃下一个个社会治理的“硬骨头”,将一个个问题销项,再进行更新,从而在社区形成大家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治理机制,让这个超大型的家园始终和谐有序地运行下去。

据介绍,上海康城是上海最大的居民住宅小区之一,居住人口逾4万人,设有4个居委会、 1个业委会及1家物业公司。曾经,这里群租、居改非、违章搭建等乱象频发,居住人员多且复杂。至2016年,小区技防监控、楼道门禁和消防设施基本瘫痪,小区内各类案件持续高发,2015年仅入室盗窃案件就接报185起,平均2天发生一起,成为全市知名的社区治理“老大难”小区。

2015年12月开始,闵行举全区、全镇之力,在康城小区开展了“五违四必”综合整治,使康城的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为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2016年,莘庄镇党委、政府建立康城基本管理单元,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力量和服务资源下沉,有效凝聚、整合发动社区各方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两委一中心”为核心,居委党组织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工作站、社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单位和商户共同参与,政府履职与居民自治充分融合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水平。

几年里,上海康城发生的巨大变化——2015年康城的入室盗窃案发数是185起,2016年93起,2017年15起,2018年6起,2019年4起,2020年目前仅发生2起。五年里锐减99%。“如今,康城路宽了,灯亮了,水清了,家园变美了。康城的平安小区协同治理模式,还荣获了上海市社会治理的最佳案例!”一位社区居民自豪地说。

为什么要打造这样一个公共议事空间?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社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张军萍坦言,前几年,康城先后解决了各类安全问题,后来又举办了邻里文化节,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唤醒了大型社区的凝聚力……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居民会有新的需求,社区会面临各种新的问题,怎么让更多人参加到社区治理中来?于是,上海康城开始谋划要构建专门的议事空间和机制,“莘智汇”公共空间应运而生。由此,上海康城的自治共治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邻里中心:“一公里”服务治理半径全覆盖

上午10点多,走进虹桥镇四季源邻里中心,只见这里的舞蹈厅、亲子室、早教室、培训室等都人气很旺,20多位阿姨正在专心练舞,10多位韩国妈妈正在学做香薰,孩子们则玩得不亦乐乎……据介绍,周一到周六,这些房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大多数都要提前预约才能挨得上。

工作人员小王说,现在,邻里中心活跃度特别高的团队有近20个,每天来活动的居民有200—300人次,其中50多位会员几乎每天都过来“打卡”,把到邻里中心活动当成了生活中的必须部分。其中一位70多岁的祝老伯,家住龙柏地区,每天骑车约20分钟赶过来,就是为了和老伙伴们打乒乓、打桌球,一周要来活动三四次。原本,他的老伴总爱宅在家里,后来,也被老伯带过来,参加了邻里中心的合唱团,如今也喜欢上了这里。

这样的热闹场景,正在闵行区各街镇上演。据了解,2015年下半年开始,闵行区开始探索邻里中心建设,以一公里为服务治理半径,在街镇与居村之间的片区层面搭建党服务、凝聚和引领居民群众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治理平台;让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各类便民服务和公共服务,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0个左右邻里中心。

到目前为止,闵行全区已运行了覆盖大居、商品房小区、农民动迁房小区、老公房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的邻里中心101家。如今,走进邻里中心,总能听到笑声不断,感受到闵行的城市温度。

这几年,闵行邻里中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第三届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和2017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优秀案例。


“红色物业”: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建设美丽家园

“12年前,我刚搬过来时,对小区还是蛮满意的,小区绿化面积很大,设施也不错。但没想到,很快各种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车位不够,一些居民就把车停到了草坪上,几年以后,60%的绿地都变成了黄土,入室盗窃更是严重,有时候一栋楼有三四户人家同时被偷……”说这话的,是七宝镇华林二居的居民徐国桢。

但眼下,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田园报出了一串喜人数据:连续3年未发生入室盗窃案件,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8%以上;近3年内,城运平台物业投诉案件比率由67.9%下降至44.7%;物业直通车APP案件解决满意率由66.7%上升至92.8%……

这一切的转好,其实与闵行区近年力推的“红色物业”有关。据介绍,华林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所辖阳光神州苑小区(华林路228、229弄),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现入住居民1042户,共有56个楼栋,常住人口3190人。阳光神州苑居民因构成较为复杂,既有市区购房者,又有大量新上海人,还有不少租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需求多元,客观上给小区物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红色物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红色物业”和“物业”两字之差,背后的逻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体变了、需求变了,更多体现了党的引领、协同治理、综合施策。

党总支以业委会换届改选为契机,主动把好业委会成员人选关,通过线上沟通、线下观察、个别交流,并综合考虑党员身份、年龄、职业等因素,在业主中深入挖掘并推荐合适的候选人。经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业委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业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9岁,其中既有退伍军人,也有IT工程师、建筑设计师。新一届业委会充分发扬不怕困难、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引导业主大会先后讨论通过了小区停车管理规约、更换监控探头等12项重大议题,毁绿、高空抛物等30多个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赢得业主广泛好评。

为响应“红色物业”号召,2017年8月,上海万欢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党支部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物业服务处进行硬件提升,把物业维修等收费标准,保洁员、保安照片、姓名、服务时间、服务标准等一一上墙。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焕然一新的环境,使物业公司看起来跟脱胎换骨了似的。

对小区物业治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党总支积极搭建工作平台,牵头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达成共识,并分工合作、协同推进。如,2017年8月,针对小区业主停车难、社会车辆“占位”严重等问题,党总支协调物业公司、业委会制定工作方案,在全面了解梳理业主停车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规划停车布局,增加了170个停车位,同时加强对访客车辆的停车管理,杜绝社会车辆在小区停放,从而基本满足了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

近年来,居民区党总支通过“阳光会客厅”“线上客厅”等平台与居民保持零距离互动,并开展“凡人民星评选”“公益集市”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人人出力、人人参与”已蔚然成风。

闵行区地区办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