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朱屺瞻艺术馆重新归来,再写“梅花草堂”的画坛传奇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10-16 20:31
摘要:朱屺瞻艺术馆重新开馆

作为虹口区的一张文化名片,2020年10月16日,修葺一新的朱屺瞻艺术馆再次与公众见面。

朱屺瞻 四君子 

为了迎接朱屺瞻先生诞辰130周年,此次朱屺瞻艺术馆依照文博单位建筑新标准进行了整体改建。作为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建,艺术馆通过更新场馆设施,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朱屺瞻艺术馆馆长朱军告诉解放日报·上海新闻记者,“朱屺瞻艺术馆建成后已经有25年,此次改建主要在于消防、监控、空调等设施的提升,目的在于提升未来在这里展出的每一场展览的品质。”

朱屺瞻艺术馆建馆25年来,根据自身的藏品优势和上海的城市文化特征,以传承演绎传统文化精神、展示水墨艺术独特魅力为己任,对名家纪念馆和公共美术馆学术功能的有机结合进行不断尝试,在地方美术馆文化品牌树立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此次,重新“归来”的朱屺瞻艺术馆也进一步明确了“以朱屺瞻艺术研究为核心,以上海新水墨发展为思路”的学术定位。“首先是对朱老海派书画传统的传承,然后是根据名人艺术馆的场馆特色,未来以小型个展为主,侧重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尤其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展陈。”朱军说。


朱屺瞻 晚翠 

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虹口,拥有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区位优势,重新出发的朱屺瞻艺术馆将传承利用好自身文化资源,为提升虹口文化品位,彰显虹口文化自信,全力打响虹口文化品牌而不懈努力。

“梅花草堂重开日,升墨再写天下春”。朱屺瞻先生一生爱梅,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就在战争废墟上建立了第一个梅花草堂。他还以“梅花草堂”为专题,荟集画坛同道创作了一部册页,一时名家荟萃,各抒怀抱。在本次开馆展中,两枝“梅花”各绽芳华:《“再写”梅花草堂:朱屺瞻艺术与文献展》以草堂为线索,展出朱屺瞻、齐白石、王一亭、黄宾虹、吴湖帆等64件/组书画作品,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雅集的独特魅力;同时,当代主题展定为“升墨”,通过余友涵、梁绍基、刘建华、张恩利、薛松等20位当代水墨名家的作品展出,意在传承朱屺瞻艺术创新理念的同时,展现新当代人文空间的传承转变。

再写“梅花草堂”

2020年10月17日至12月20日,朱屺瞻艺术馆将推出维修后的开馆系列展览之再写“梅花草堂”:朱屺瞻艺术与文献展。

吴湖帆 梅花草堂

走进展厅,右侧专辟了一块区域,将朱屺瞻的“梅花草堂”画室进行了小型还原,墙上还展出了朱屺瞻创作的《竹石图》。这是他生前在新落成的艺术馆创作的唯一一幅作品,有着特殊意义,也是在艺术馆里建造的“梅花草堂”的第一次作画也是最后一次作画。

作为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朱屺瞻(1892-1996),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先后拥有过多个画室,比如“修竹吾庐”、“乐天画室”、“屋小如舟”、“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等。其中,除“癖斯居”因朱屺瞻的谈艺录《癖斯居画谈》而流布艺苑之外,最负盛名的画室便是“梅花草堂”。与历史上很多文人一样,朱屺瞻一直将凌寒不惧、倔强冰霜的梅花品格作为自己的精神象征。他对梅花情有独钟,不仅画梅、种梅,还以“梅花草堂”自居。

刘旦宅 梅花草堂

“梅花草堂”之名,源自朱屺瞻在他的家乡太仓浏河镇建立的画室名称,此后经历几次复建。第一个“梅花草堂”建于1932年抗战时期的江苏太仓浏河镇,在“一·二八”事变中,乐天画室被毁,朱屺瞻决定在园中遍植梅树,把新建的画室命名为“梅花草堂”,意在国难当头之际,以梅花不畏霜寒自勉。

1936年,朱屺瞻以“梅花草堂”为创作题材邀请同道好友题诗作画,留下了许多佳作,征集得王一亭、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等名家作梅花草堂图,每人一画一书,汇为一册,亦传为佳话。此册前半部在文革初期上缴文管会,后发还时缺失了潘天寿、贺天健二位名家作品,成为憾事。为续前缘,朱屺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度邀请画友共绘“梅花草堂”册,包括陆俨少、谢稚柳、宋文治、赖少其、程十发等名家均有佳作寄赠,这些作品与前册合为《梅花草堂集册》,朱屺瞻后补绘图文,记叙集册始末,他在集册前写道:“梅花草堂乃吾旧居太仓浏河镇。羡梅花之耐寒寄清香可爱,承友谊情馈绘写斯册,图二十二纸,写二十二纸,合装成册。前后历时六十余载。此乃友朋高谊弥足珍贵,愿儿孙珍藏之。”

程十发 梅花草堂 

第二个“梅花草堂”修筑在上海淘砂场果育堂街,于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建成。这是一座田园式的洋房,占地一亩六分,仍分中西两个画室,油画室100平方米、国画室60平方米。梅花草堂接待的最后一批朋友是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在此时期,最有意思的是朱屺瞻与齐白石的雅聚,两位先生以金石订交,始于1929年。据齐白石1938年赠朱屺瞻《墨梅图》提拔所记,此时梅花草堂所存齐白石印章已约四十五枚。而到了1944年,已增至六十有余,为此朱屺瞻特意请齐白石刻了“六十白石印富翁”一印,同年又作《六十白石印轩图卷》,后到1950年为止的几年,齐白石又陆续为朱屺瞻篆刻了一些印章,这样,朱屺瞻所得齐白石篆刻已达七十三方。2000年,朱屺瞻家属将68方齐白石为朱屺瞻篆刻的印章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次在展览中除了“六十白石印富翁”一石外,主要精选了7方“梅花草堂”印章和2方体现朱屺瞻艺术所向的“开生面”“心游大荒”印章。

黄宾虹 梅花草堂 

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朱屺瞻在上海巨鹿路景华新村有了第三个“梅花草堂”;而在1995年朱屺瞻艺术馆落成开馆后,复制了一间80平方米的朱屺瞻画室,成为“梅花草堂”的收尾。这几处绘画场所的迁变路径,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朱屺瞻艺术之路历经沧桑、不断迭变的某种真实写照。而相关“梅花草堂”的线索除却这四个实体画室外,还包括留存的几本以“梅花草堂”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有朱屺瞻以“梅花草堂”为题材邀请同代中国画名家共同绘制的“梅花草堂集册”,和以梅花为主题的“梅花草堂千秋册”册页和“梅花草堂春常在”等画作。

此次展览主要以朱屺瞻画室“梅花草堂”作为叙事线索,以文献查访为先导,结合“梅花草堂”画室留存下来的部分史料、作品等相关史料的互证与呈现,重点呈现四个“梅花草堂”的旧址背景、雅集交游和艺术创作,以及两本“梅花草堂”册页和相关以“梅花”为题材的馆藏画作。围绕艺术之物和历史之物的复合,以图像的意象而非历史的确定重构“梅花草堂”的情境,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的合理编排,视觉化呈现朱屺瞻的梅花草堂。

齐白石 梅花草堂 

展览重点虽不是朱屺瞻的作品,但是却较详细地展示了梅花草堂作为其画室所经历的动态迁址历史、雅集故事,并从侧面反映出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其艺术风格受到的影响和嬗变。比如,朱屺瞻在前两处“梅花草堂”都设有中国画和西洋画两个画室,反映其一直走着一条中西绘画平行发展的道路。而在新中国时期,朱屺瞻开始专攻中国画,“梅花草堂”中西并行的性质逐渐改变。

“升墨”既是“复兴”

2020年10月17日至12月20日,朱屺瞻艺术馆将推出维修后的开馆系列展览之“升墨”。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有“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记载。对于进行艺术想象所必要的条件,可以说基本上都论述到了。艺术想象的超时空的特点,在西方传统美学和文论中,也常常被提到,“谓心能于瞬息间自东徂西,莎士比亚称心思捷跃,能一举而逾世代、超山海”。

升墨展 陈彧君 摇摆的信仰NO

刘勰论述艺术想象理论中所提出的又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他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作为艺术想象的心理活动现象,虽神妙莫测,实际上却与外在的自然现象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密联系而不可分离的状态,所谓“思想为妙,神与物游”,“神用象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传统老制墨业,常采用的度量衡经常以升为单位。《隋书·礼仪志》载:“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这在告诉人们有趣故事的同时,也记载古人对学问的看重。随着墨文化的普及,饮墨一升的趣闻也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流行于世。

水墨是中国独创的材料,承载的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它不应单纯地视为一种媒介,而更应该视之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它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它展现的是一种冥想、一片沉思或即刻顿悟,是由视觉艺术延伸出的哲思天地。

升墨展 吴笠帆 喜翠   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在朱屺瞻艺术馆已经连续做了七届,创建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文化品牌。2020年朱屺瞻艺术馆维修后的开馆展,当代部分主题定为“升墨”,意在延续上七届展览思路,传承朱屺瞻艺术创新理念的同时,也是发现现今水墨展览以材料为划分,策展固化、陈式和落后的诸多问题,向陈旧的水墨展览发问,正是意在向大众表明:展览全面升级,展现具有传承的新当代人文空间的巨变。“升”指物体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物质发生相对变化。同样意思也有升级、提升之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升墨”既是“复兴”,中西合并、古今相交,重视传统、立足当代、开启未来,展览在不可见层面的文化变化比可见的人文空间的变化更为惊人,意义将更为深远。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陈家泠 暗香浮动月黄昏
图片来源:朱屺瞻艺术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