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52对老人结婚50年第一次拍婚纱照,却让人们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
分享至:
 (11)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2020-10-14 14:53
摘要:今年时逢疫情,52对步入金婚的老人虽无法参加原定的集体婚礼,但一张代表爱与希望的婚纱照却不能省略。

“一、二、三,看我!一,二,三,阿姨头再抬一点……”花了两天时间,两位摄影师拍下52对老人结婚50年的纪念照。对其中大多数老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张婚纱照。

在上海奉贤区海湾镇——紧邻杭州湾的一座小镇里,每年,有数十对老人携手走过“金婚”(即结婚50年)。从2014年至今,已累计有近400对。这个数据不能算罕见,但也十分难得。可遗憾的是,这些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绝大多数一辈子没有穿过婚纱、西装,省吃俭用地拉扯大儿女,甚至很少有人拍过结婚纪念照。作为镇里面向老年人的一项传统福利,同时也是本土孝贤文化的具体表达,给“金婚老人”拍照的活动,已在当地延续多年。

今年时逢疫情,52对步入金婚的老人虽无法参加原定的集体婚礼,但一张代表爱与希望的婚纱照却不能省略。这两天,老人们陆续走进海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镜头前留下最美的微笑。

赵斌君老人今年72岁。几天前从居委会处得知要拍摄婚纱照,他和老伴朱芷兰激动得手足无措,特地倒了两趟公交车,去20公里外的商场里买了一件白衬衫,还剪了头发。赵老出生在闵行区,1965年插队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在那里认识了老伴。1969年12月29日结婚这天,赵老和朱阿姨同队里的一百多位战友一起吃了一顿饭,连长、指导员担任证婚人,这就算结婚了,当时没有条件,也没有留下照片。

1989年,老两口回到五四农场(位于今海湾镇),扎根于此直到退休、老去。50年,弹指一挥间。赵老说,身边的朋友们、战友们,很多遭遇了生活的困境、挫折,如今孤身一人的比比皆是。“我们还能相濡以沫,女儿、儿子也各自成人成家,已经是最大的幸福。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好好活着,两个人坚持着走下去。”

今年5月1日,马世才老人和老伴吕伟红度过了金婚纪念日。简单的一顿饭,没有鲜花,也没有合影留念。老人家里最近的一张合照,是58岁那年,照相馆做促销活动时,花了80块钱照的。但要说正式的婚纱照,这还是第一次拍。当吕阿姨穿着婚纱照镜子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可问及内心感受,吕阿姨却又满脸羞涩,只说“特别开心,从没这么开心过”。


老两口的婚姻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结婚时,马世才的父母强烈反对,但老两口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星火农场工作了大半生,6年前,海湾镇星火二居的新房子落成,一家人才终于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早已退休的马世才主动发挥余热,成为居委会一名热心社区事业的志愿者。吕阿姨也主动结对了一名比自己年纪更长一些的老人,每日上门问候、照料。马世才说,50年婚姻,总不免磕磕绊绊,要说有什么相处的诀窍,一个“让”字最重要。“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家,她支持我到今天,我也必须珍惜她。老伴平时脾气急,我就耐心一点,仔细解释,多让一让她。只有家里照顾得好,外面的社区工作才能做好,调处别人的矛盾也更有说服力。”

摄影师告诉记者,前来拍照的老人们虽然都70有余,但个个精神矍铄,尤其是举手投足间的相互关心,特别令人感动。“因此照片效果也出乎意料地好。”据介绍,自2013年起,海湾镇每年重阳节当月都会组织开展孝贤文化节活动,其中给金婚老人留影是保留项目,至今已为380余对金婚老人拍摄结婚照。此外,海湾镇还会围绕老年人关爱,开展一系列爱老助老活动,如节日演出、金婚老人走红毯、金婚宴等,并对全镇百名困难老人进行慈善帮困。

栏目主编:周楠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