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有文化的城市
分享至:
 (105)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09-07 07:00
摘要:将“文化兴市”同“科技兴市”并置,并将文化视作城市的“核心资源”,这样的提法前所未有。

 

上周中,相对密集的城区调研之间,韩正去了一次世纪出版集团。

 

刚刚经过高层换血的世纪出版集团,当年是全国首家出版集团,多年处于出版体制改革的领跑位置。而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其在新一轮出版改革中表现如何,亦事关上海文化事业的整体走向。

 

韩正在世纪出版集团调研。陈正宝/摄     

 

调研世纪出版集团,也延续了韩正对文化领域改革的密切关注。一周前,他刚刚调研上海广播电视台,重申了媒体改革的多项要义。而在7月中旬,他曾召开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座谈会,并调研多个重大文化设施进展。

 

韩正当时表示,文化是反映城市内涵特质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上海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如果没有文化这一核心资源,就不可能有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立足全局,进一步深刻认识文化对于上海发展的重要意义,科技兴市、文化兴市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很多人当即读出某种信号。上海曾持续多年将“科教兴市”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并明确科技创新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而将“文化兴市”同“科技兴市”并置,并将文化视作城市的“核心资源”,这样的提法前所未有。

 

言下之意,将文化摆到高位,并通过大胆改革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品质,已成为上海面临的关键要务。

 

2016年7月,韩正主持召开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座谈会。陈正宝/摄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韩正就已明确表达过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2015年5月,他曾邀请上海18家国有文艺院团的负责人与市里职能部门、相关区负责人一起,就文艺院团改革进行座谈。当时,上海刚刚经过前期调研,推出《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大规模文艺院团改革。

 

当时,韩正曾明确表示,上海已处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时期,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拓展、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多元多样、文化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快速变化的新时代,更要有对文化发展的“忧患意识”。

 

“我们不能沉湎于历史回忆,所有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天、明天的努力成果将决定未来,”他提醒说,“(改革)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此后,为时一年多的文艺院团改革渐次展开,并以“一团一策”的方式深化——各院团不设统一模板,分别从各自实际出发确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方式,以期用最符合各艺术门类规律的方式来实现文艺人才培养和作品培育。

 

一年多来,“一团一策”改革在诸多领域初见成效。今年7月,韩正评价道,前阶段改革中“各骨干院团聚焦‘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积极讲好民族语言、本土语言和国际语言,培养爱护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台柱,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稍加比较不难发现,出版业遭遇的改革考验,某种程度上与文艺院团颇为相似。

 

“上海出版业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很强的专业队伍,多年来取得了很多发展成绩,但随着形势不断变化,也暴露出适应不了新趋势的短板,这些短板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韩正在世纪出版集团调研时说。

 

韩正在世纪出版集团调研。陈正宝/摄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领域改革的共同特征。而相应地,各方面改革的方法论及其目标,亦有互通之处。

 

如“一团一策”背后强调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不同文化机构的不同特点,这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背景,亦是各方面共同面临的考题。

 

媒体改革需要应对互联网冲击,已是无需赘述的常识。文艺院团方面,韩正亦向艺术家们指出,国有骨干文艺院团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发展对文艺观念、文艺形态、文艺实践的全新挑战,运用更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渠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在世纪出版集团,韩正也谈到,在互联网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加快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发展”。

 

韩正在世纪出版集团调研。陈正宝/摄

 

更需玩味的,或许还是文化领域改革最特殊的方面——既需要充分适应市场规律,又需保持文化事业特殊的社会功能和定力。

 

这方面,“受众中心”被明确为改革的一条不变导向——对媒体而言的“受众”,对出版业就是“读者”,对文艺院团就是“人民群众”。而几方面的改革,均强调“社会效益为先”。

 

“文化类企业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版物是文化产品,尤其要体现社会责任,这一条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韩正说。

 

同时,他也强调,出版物“没有市场就没有影响力”,读者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没有读者,就会失去市场,就难以产生影响力。文艺院团改革和媒体改革也是类似状况:既不可能如同经济领域一样交给市场决定,也不可能脱离市场依靠政府“包养”。在政府要求、社会效益、市场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实则是“文化兴市”各方面都要回答的考题。

 

不过,在这些宏大问题之外,从一些细节方面可知,“社会效益”和“文化使命”,仍是时下更需强调的一环。

 

此前无论是谈论文艺院团改革,还是文化设施建设,甚或城市改造和更新,韩正都反复强调城市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文化责任感。有些话不只提给文化业内人士,亦指向各级政府官员。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同样是“文化兴市”的关键一环。

 

在世纪出版集团,韩正特地提到了实体书店。前一阵关于部分实体书店的去留,一度在舆论上产生争议。曾数次提出要让上海成为“书香上海”的韩正,这次为实体书店作了一番“背书”:“文化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上海要支持实体书店发展,中心城区、尤其是多功能集聚区域要为书香留出更多空间。”

 

在出版社说这番话,潜在的听者显然在社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摄影:陈正宝)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