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定国歌时毛泽东等为何主张留下这句原词?
分享至:
 (27)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潇 2020-10-11 06:21
摘要:国歌是爱国主义壮歌中的最强音,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歌词虽然仅有短短的7行84个字,却记载了中华民族由衰亡走向振兴的壮阔历程,浓缩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尚奋斗的精神基因。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三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从立法层面确认了国歌的庄严地位。

今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国歌正是这爱国主义壮歌中的最强音,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歌词虽然仅有短短的7行84个字,却记载了中华民族由衰亡走向振兴的壮阔历程,浓缩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尚奋斗的精神基因,既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也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声音。从国歌歌词当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更能获得强大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启迪。

唱出使命在肩、众志成城的担当精神

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使命在肩、众志成城的担当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歌词从一开始就号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联合起来,凝聚成最强大的力量,打破奴役的枷锁,争取个人的幸福自由,谋求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治水安民、拯救苍生的担当;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胸怀天下、心系家国的担当;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事不避难、为国请命的担当。而国歌上述这段歌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的高度凝练。

担当精神是历史的、具体的,在实践发展中不断丰富内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弘扬国歌中使命在肩、众志成城的担当精神,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敢于直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攻克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特别是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唱出治不忘乱、安不忘危的忧患精神

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治不忘乱、安不忘危的忧患精神。“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国歌中的这段歌词,最能拨动中国人那根有关“国家存亡”的脆弱神经,也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饱经患难所形成的忧患精神。

从《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深刻哲理,到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沉感慨;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千年古训,到汉乐府“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人生警言,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精神,也最能体现国歌上述这段歌词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也正因为如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在讨论选定国歌时, 有代表提出,新中国即将成立,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最后主张要居安思危、留下原词,这既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一段屈辱岁月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可预期或不可预期的诸多挑战的理性判断。

进入新时代,弘扬国歌中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忧患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底线思维,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战略定力,善于转危为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成功应对“四大考验”,有效化解“四大风险”。

唱出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斗争精神

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斗争精神。“起来!起来!起来!”国歌歌词中连续用了三个“起来”,不仅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更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充分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都是靠斗争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

虽然国歌创作于抗战时期,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具有丰富内涵。放在较长的历史背景下,可以这样来理解三个“起来”。第一个“起来”,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个“起来”,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个“起来”,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弘扬国歌中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斗争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唱出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

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国歌最后这段歌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人以身许国、奉献鲜血和生命;在和平建设年代,有人任劳任怨、奉献辛劳和汗水;改革开放以来,有人淡泊名利、奉献青春和实干。在这次新冠疫情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以生命践行使命,代表人物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可以说,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宝贵财富,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的力量源泉。

进入新时代,弘扬国歌中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这代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国歌中蕴含的担当精神、忧患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一样,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阐释,必将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也必将成为响彻祖国大地的最强音。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