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上海餐饮店外摆位调查:私密≠高级,疫情后越来越多吃牛排客人选择户外用餐
分享至:
 (2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唐烨 2020-10-08 13:35
摘要:20年前,将餐桌放到室外的经营形式,还并不能为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所接受。

中秋国庆假期,“双节”同庆加上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上海不少人气“网红”马路在假期都迎来显著的客流增长。

昔日以“酒吧街”闻名的永康路,近年来转型为网红甜品店、咖啡店聚集地,今年“双节”期间,马路两侧沿街商户纷纷打开落地窗,食客们坐在半户外的环境品尝美食,感受金秋十月舒爽的秋风吹拂。在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组成的“巨富长”支马路黄金带,有外摆位的餐厅几乎时时满员,户外座位上座率远高于室内……

国庆期间,“巨富长”地区悟锦世纪大楼外著名的餐饮外摆位区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舒抒摄)

开设外摆位,是餐饮商户招揽人气的重要手段。梧桐树下支马路上的外摆位,也是上海商业气质的体现之一。眼下,正值上海一年中气候最宜人的时节,外摆位如何帮助餐饮业提升营收、持续“回血”,又如何在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不断提升服务细节与品质,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一】

为什么要有外摆位——  

外摆位是餐饮“吸金之地”,疫情常态化下更受欢迎

“TAURUS CANAL托瑞斯”是衡山路上一家牛排馆。去年3月,店外闲置的院子被改造成了外摆区,直到目前仍是衡山路沿线唯一的沿街外摆位,10张方桌可容纳20余人用餐,是难得能近距离欣赏衡山路的沿街位。事实上,衡山路所在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特色,使得这里的商户有设置外摆位的天然优势。托瑞斯的店主陈凯亮坦言,外摆位是自己餐厅的“吸金之地”。

“托瑞斯”有衡山路沿线少有的沿街外摆位

另一类外摆位聚集的区域,是上海过去10余年来逐步兴起的石库门开放式街区,其代表就是上海新天地,商户在主街和马当路沿街都纷纷设立外摆位,为消费者创造自由、宽松的休闲空间。

不过,20年前,将餐桌放到室外的经营形式,并不能为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当时,在中国消费者的理念中,私密才意味着高级。”新天地相关负责人说,瑞安集团在国外考察了许多知名商业街区的经营形态,国外消费者喜欢坐在餐厅、酒吧、咖啡厅的室外,享受美食、新鲜空气和街区景观带来的乐趣。

新天地北里

国人的休闲和消费方式也在渐渐改变。打造新天地时,瑞安集团在新天地南里、北里都设置了外摆位。“没想到,很快受到上海市民游客的欢迎。”

在新天地之后,南京西路、衡山路等街区也开始出现商家把餐桌摆到室外的景象。“不是团团坐的圆台面,而是适合三五小酌的小桌头,经营休闲餐饮、西式餐饮,颇有情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当时尚没有外摆位这一叫法,大家称餐桌摆在室外的经营方式为“露天餐饮”。

“过去20年,上海在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里处处皆景,将餐桌移到室外,不仅没有空气污染之虞,还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新天地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人们对外摆位看法的变化: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餐饮消费不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产生了服务、环境、文化氛围等全方位的消费诉求。外摆位恰恰迎合了这些新的消费理念。


昔日“酒吧街”永康路转型后,沿街商户纷纷打开门窗试水“新型外摆位”,为行人让出通道

记者走访时发现,选择坐外摆位的客群,即便是年轻人,也很少闷头看手机,相互交流或是观赏街景的占了多数。对于这一现象,有店主认为,户外或半户外座位可以帮助人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这恰恰是餐饮业面对市场变化时应该始终抓住的重点。

根据陈凯亮的观察,上海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消费者坐在户外。“春秋和初夏最多,夏天夜里坐外摆位的也不少,还有人专门挑最热的时候坐在外面喝冰饮‘蒸桑拿’。”到了冬天,喜欢冬日暖阳的顾客也会坐在户外。

永平里“共享外摆位”区域

位于衡山路永嘉路之间的永平里,是近年来上海兴起的“庭院式”商业街区代表,也是上海最早推出“共享外摆位”的地方。运营方上海康世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引导同一区块的5家商户共享约30个外摆位,“我家座位你家客人也能坐”,实现了有限商业空间的灵活利用。

在室内外空间交错的大型商办综合体,不少商场的一楼“内街”在疫情后迎来了更多坐在户外的消费者。在徐汇绿地缤纷城,一楼柴田西点的负责人王倩说,疫情复工以来,消费者坐在户外的需求明显增加,尤其国庆期间天晴好,家庭亲子顾客数量增加,宽敞通风还便于儿童活动的外摆位就成为人们选座时的首选。“外摆位一方面能保留餐饮氛围,又能一定程度打消人们对疫情的顾虑,已经成为带动餐厅恢复经营、拉动消费的一块‘活招牌’。”王倩说。

徐汇绿地缤纷城商场,图左侧为柴田西点,外摆位在周末和节假日颇受欢迎


【二】

外摆位“怎么摆”才能招揽生意——

不只是放几张桌子那么简单,桌椅的形状都能直接影响生意

安福路322号“永乐汇”园区,人气颇高的西餐厅“RAC BAR”每到周末和工作日午间都要排对。店内人气最高的是一排开在窗台的“半外摆位”,用餐的食客与路过的行人互为风景——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摆得好看又恰如其分的外摆位,既能为店家提升坪效,更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安福路“永乐汇”园区中的RAC西餐厅

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市面上的外摆位主要有四类:沿街外摆位,位于人行道与商户之间,空间相对局促;店铺让出室内空间“人造”的外摆位,一般从人行道向内退界,以愚园路上的“愚巷”为代表;庭院式商业体中的外摆位,以武康庭、巨鹿758为代表;商场中庭或内街外摆位,“销品茂”里有露天或半户外场地的餐厅几乎都设有外摆区。

还有一类“擦边球”近年来更为普遍,店铺通过打开落地窗、在窗台设座、抬高入口地坪等方式,营造“类外摆位”或半户外的用餐环境,永康路、巨鹿758的沿街餐饮商铺几乎都采取了这一做法。

东平路Green & Peace餐厅将大门向内退界,人为制造了外摆位空间

富民路上“网红”西餐厅Bistro11,把高脚凳摆到了沿街吧台的外侧

不过,并非摆了外摆位,就一定能迎来好生意。陈凯亮说,托瑞斯最早的外摆位是一张可坐10人的长桌,他的设想是引入美式庄园风格,与牛排馆的主题相契合。“结果大家都不好意思独占那么大的桌子,摆了很久都没人坐。”于是外摆位调整为7-8张小方桌,可灵活组合搭配座位数,这才吸引一拨拨顾客坐在户外。

“托瑞斯”沿衡山路的外摆位

不仅餐桌的大小、形状、摆放方式有讲究,成片出现的外摆位还需要“乱中有序”、和而不同的“内在牵引”。

在上海最早探索外摆位的新天地,无论走在马当路沿街,还是在北里、南里穿梭,密集的餐厅外摆位向街区延伸时都显得整齐划一,每一家餐厅外摆区的外延都好像有根“看不见的线”,让外摆位看起来很有条理。这是新天地通过20年运营实践摸索出的一套“基本法则”:外摆位尽量不使用生硬的隔离栏,而是用花箱、植物营造出与公共空间、自然环境融合的场景;外摆位的颜色、形态要与店铺整体风格一致。总之,令人感到舒服是第一位。

新天地Calix餐厅,这里的外摆位普遍都是较低矮的椅子

大沽路D.O.C餐厅,这里社区氛围更浓郁,高脚凳成为酒吧、西餐厅外摆位的最爱   唐烨 摄

一些细节也值得推究:外摆位上方的遮阳伞,对支柱的颜色、伞底座的材质和高度都有要求,不能令人感到突兀;伞上商户Logo的颜色与造型要有设计感;每间店铺使用的户外灯光照明以偏暖色为主,与石库门的红砖青瓦相呼应。在这套基本原则之内,新天地也为商家留下了创新空间,打造凸显品牌特色的外摆位,也由此创造出新天地独特的外摆空间:移步换景,杂而不乱。

对商场内街、中庭的餐厅来说,相互间更有“左邻右舍”大家庭的氛围。因而先遵守商场标准化管理要求,再凸显自身特色,才能让外摆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Kiwi咖啡的外摆位在疫情后人气高涨,原先端坐室内吃牛排的客人也主动要求坐到户外

在徐汇绿地缤纷城,商场对外摆位的延伸距离、座位数量、摆放形式都有统一要求,不同的是每家店铺可自行设计花箱围栏,分隔好外摆位区域。位于商场一楼中庭的“Kiwi咖啡”总面积达250平方米,其中外摆区面积超过70平方米。店铺负责人武天宇说,早在店铺装修阶段,外摆位的设计就被纳入了图纸。由于外摆位面积也在租金测算范围内,因此开多大面积的外摆位、摆放多少张桌子,都与餐厅的菜品种类、客群、价格区间密切相关。

“酒吧、下午茶等业态适合坐在户外,疫情之后吃牛排的客人也从室内转向户外,尤其家庭客人主动要求一家人坐外摆位的比例明显上升。”武天宇说,没想到4年前餐厅开业时坚持扩大的外摆位面积,今年因为疫情成为了餐厅营收的主力区域。

永嘉路“网红”咖啡店Voyage,没有外摆位空间,顾客自动坐在了店门口


【三】

外摆位如何成为与居民和谐共生的“烟火气”——

政府是“管”的牵头方,“治”却需要店家共同参与

外摆位为上海城市商业带来了烟火气,但由于沿街店铺经常比邻居民区,甚至与居民“上下楼”,扰民困扰也时有发生。在今年夏天,徐斜路上10余家沿街小吃店就因外摆位噪音等问题引发关注。如何让外摆位成为与居民和谐共生的“烟火气”?

永康路上的“Blarney Stone巧言石”爱尔兰酒吧,每到夜幕降临就迎来不少中外客人落座。店家在沿街窗台的外侧摆放了4只高脚凳,结伴而来的客人可以一人坐在店内,一人坐在户外,没有占用人行道空间,“桌子”就是窗台。

“巧言石”酒吧人气颇高的户外吧台坐,晚上这里需要趁早来占位

2016年整治前的永康路酒吧街,人行道被座位占据,行人被迫走上马路,车辆通行受阻   

这一做法要追溯到2016年,徐汇区对永康路酒吧扰民的情况展开环境综合整治,其中一大标志就是将原先占据人行道的座位全部撤除,解决行人被迫走上马路,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的“硬伤”。与此同时,新进驻永康路的一批咖啡、轻餐饮业态则不约而同地采取“开门”“开窗”的做法,店铺沿街座位在落地窗开放后,顾客会自然地面向马路而坐——桌子椅子都在店内,人的活动空间、视野范围和感官体验却延伸到了街区。

2020年10月,已经恢复畅通的永康路

餐饮店顾客自觉坐在店外或沿街长凳,留出空间给行人

记者走访多家商户发现,“想开却没地盘”,是阻碍外摆位经营的最大困扰。愚园路“粉猪”咖啡馆店主陈娜介绍,同永康路一样,愚园路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比较狭窄,因此“粉猪”也采用了“曲线救国”的办法,将沿街外墙设置为落地窗,天气晴好时全部打开形成半开放空间,营造出通透明亮的半户外氛围。

新乐路PARAS咖啡店面积不足10平方米,店家打开窗户“炮制”了沿街景观座

永康路“舔勺!”常年打开落地门窗,摆出长凳供客人沿街落座

事实上,对于外摆位管理,政府部门始终是重要的牵头方。2019年6月,徐汇区商务委会同全区八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本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试点商业体开展外摆位经营,并提出六大方面操作指引,包括外摆区域不得占用人行道、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场地,不能搭建构筑物、建筑物、摆放固定设施,餐饮商户不得在外摆位区现场加工或制作食品,送餐过程需配备防蝇防尘设施等。今年6月发布的《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对外摆位的营业时间、摆放范围、执法过程、生活垃圾清运以及店招、灯光、油烟排气管道布局也都做了细化指导。

永平里的餐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外摆位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丁磊介绍,外摆位经营单位首先要具备齐全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外摆区要与本店经营场地相邻近。徐汇区规定餐厅外摆位数量不能超过店内座位数30%,除了遵守道路红线外,还要注意不能把座位摆到“邻居”家门口。

餐厅的日常操作一方面要靠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动态巡查,另一方面,经营业主的自觉意识仍至关重要。

位于静安区的大沽路(成都北路-石门一路),不到500米的马路上自发集聚了20多家餐饮店和10多家酒吧,让这条紧邻居民小区的马路积攒了不少人气,也曾引发了因夜间噪音扰民带来的不少矛盾。最初,大沽路的整治方法与永康路类似,南京西路街道对沿街酒吧进行了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等措施,马路立即冷清下来,连居民都感到可惜。

大沽路D.O.C餐厅   唐烨 摄

转机出现在2017年7月,大沽路上多家酒吧自行推选出了一位代表,并致信街道,表示愿意在政府监管下“抱团”规范经营。同时,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管理宽松度。“管理松紧带”一直是道治理难题,南京西路街道于是同酒吧经营者坐到了一张桌子旁,商讨出了“大沽路规范经营公约”,对酒吧的噪音分贝、经营范围、市容环境等均进行了约定。由于酒吧业主们严格按照公约执行,居民对大沽路的投诉则从每月40多起直线下降到个位数。更重要的是,大沽路所有74家商户共同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员会,街道甚至不用介入日常的矛盾协调,商家们自己会坐在一起解决。

“一条马路光靠一两家特色店难以拉动消费热情,至少要10-20家餐厅、商户共同带动,才能真正发挥外摆位的效应,提升街区消费特色。”一位餐厅业主这样说道。在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的永康路、大沽路,外摆位的探索仍在继续,更好的治理方法、更高的生活品质,还将在这一探索中源源不断地输出。


【上海餐饮商户各类外摆位观察】

正宗外摆位:“巨富长”办公楼外

仿外摆位:巨鹿758沿街餐厅


门口等位型外摆位:永康路

“桌子在店内脚伸出店外”型外摆位:永康路

园区向内退界,外摆位“随便摆”:愚园路“愚巷”

黄浦江景观外摆位:西岸美术馆  (来源:大众点评)

题图来源:舒抒 摄
题图:永平里“共享外摆位”区域
本文图片:舒抒、唐烨摄;受访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