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抗疫“上海答卷”是如何写就的?三位演讲者讲述:凡人微光托举出“生命之光”
分享至:
 (1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20-09-29 18:28
摘要:初心如磐、不负重托,他亦将与同仁一道,全力坚守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安全防线。

“上海人民万众一心,打了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交出了抗疫斗争不一般的上海答卷”。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斌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分别带来演讲,从三个不同角度给出“上海答卷”的答案。

 逆行武汉,“有党和人民作后盾,我不怕!”

今年1月23日小年夜,接到国家卫健委发出的紧急调令,要求立即奔赴武汉。钟鸣收到指令后,只有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当天下午2点,他一人前往,不经意间成为了“上海最早逆行者”。“许多人问我当时有没有感到害怕?我是一名医生,面对突发的疫情,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与使命;我更是一名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与担当。”演讲台上,钟鸣掷地有声说道,“我还有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的经历,有长年奋战在中山医院ICU的丰富经验,有党和人民作坚强后盾,所以,我不怕!”

钟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南楼六层工作,那里是由普通病房改建成的ICU。诊疗中他发现,后期的新冠肺炎病人会快速进入一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病人体内很可能启动了一种“炎症风暴”。基于这一认识,团队对新冠肺炎治疗方案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而作为医疗组长,钟鸣不惧挑战,主动担当,充分发挥自身所接受的系统培养优势,从临时ICU科室制度的制定到每项具体的临床操作,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冲锋在前,最终带领这支“散装”医疗队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到了最后的胜利时刻,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

不大表露感情的钟鸣,演讲时动情说道,“无数的凡人微光照亮了天空,驱散了阴霾,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更成为战疫后钟鸣最好的精神食粮。他最后说,“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深感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无一人退缩,社区织密安全防护网

吴斌斌所在的南城居民区,是上海最早发现确诊病例的社区之一,也是境内外返沪人口占比最多的社区之一。面对疫情,吴斌斌率领党总支,做到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哪里群众需要,党员就在哪里工作。他回顾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就有一名从武汉出差返沪的居民被收治、确诊,恐慌情绪迅速在小区蔓延。关键时刻,区委把全市的部署要求细化为“五个包干”“三个闭环管理”“挂图作战”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抓好社区防控明确了路径。

吴斌斌所在的居民区,迅速贯彻落实,以“楼组党建”为重要抓手,通过绘制“房态图”“楼态图”,全面摸清底数,在92个楼组成立70个党小组,形成了“总支抓总、支部包片、楼组包楼、工作到户”的防控格局,首创“无接触式”发放口罩3.75万只,全覆盖无遗漏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确保确诊病例不扩散、密接人员全隔离、输入风险严防控,为居民织密一张隔绝病毒的安全防护网。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疫情爆发后,吴斌斌社区的党员甘当先锋、扛起责任。9名“两委”成员、10名社工挺身而出、夜以继日,前后100多天坚守岗位,无一人请假、无一人退缩、无一人叫苦。300多名党员在楼组“亮身份、亮承诺”,92支“党员护楼队”各就各位,从走街串巷宣传到上门入户排查,从顶风冒雨值守到送餐送快递上门,处处都有党员战斗的身影。居家隔离老人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药吃完了无法外出购买,党员社工王文珠冒着倾盆大雨,骑着单车辗转多家药店和医院,最后配到药时,衣服湿透了、腿跑软了,也不说一声累。

连续2个多月、100多个小时参加志愿服务,居民区内10个小区先后有160名居民被居家隔离,吴斌斌带领同事,联动业委会、物业公司和楼组,开展“一对一”结对管控服务,做到后勤服务百分百,以此建立了相互理解和信任。他们正像其他无数个平凡的村居抗疫工作人员,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坚守阵地,共建美好家园,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坚守抗疫生命之门,老医生入党获“新生命”

瞿洪平从医至今已有29年,是一名重症医学的“老兵”。今年3月18日,老瞿在上海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前线庄严宣誓加入党组织,成为全国9千万共产党员中的一名“新兵”。他笑言,一名老医生获得了新生命。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瞿洪平67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中,与团队45名医护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一次次冲入舱内,在特殊环境中努力将医疗工作做到极致。病毒突袭而至,一系列临床难题都超出了他们对危重症的认知, 没有可以借鉴的现存医学经验。团队磨合、方案研究、及早预警、提前介入、无缝衔接是提高救治效率的关键环节。瞿洪平团队率先实施“24小时巡查小分队”和“护理督导”制度,这种多学科专业联动、舱内舱外里应外合、医护之间无缝衔接的瑞金诊治模式,显著减少了新冠患者“急转直下”的不良态势,也最大限度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上ECMO的“大白肺”患者,对瞿洪平来说印象极其深刻。他的病情如此严重,新冠的高死亡风险几乎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所有评估都是存活希望渺茫。但团队始终没有放弃,“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决不放弃”!救治期间,每2小时一次对患者实时视频传输,每天2次团队专家组病情分析和总结,以“上海方案”的坚守牢牢托住患者生命的支撑点……22天艰苦救治后,这位患者成为上海首个成功脱离ECMO的患者!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老瞿说,从向党旗宣誓那一刻起,他已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定格为一生的追求。初心如磐、不负重托,他亦将与同仁一道,全力坚守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安全防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