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附视频】沪产“大长腿”大闸蟹有望获批全国首个“绿色认证”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2020-09-28 20:47
摘要:今年10月,上海有望率先推出全国首批“绿色大闸蟹”,让消费者吃到更安全、更美味的蟹。

崇明“清水蟹”开捕啦!“今年因为气温适中,往年,螃蟹的第一次脱壳一般在3月底、4月初,今年3月初就第一次脱壳了。因此,开捕时间提早了半个月。”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亚达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蟹苗和成蟹的产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据预计,今年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蟹苗种产量约有25万斤,比往年增加了5万斤,成蟹产量3万斤至4万斤,和往年持平。

崇明清水蟹,其实就是中华绒螯蟹“江海21”品种,是上海海洋大学的科研成果,历经20多年的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上海“江海21”这一“良种+良法”已推广到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宁夏、新疆等16个省市区,年应用面积约40万亩,年创产值约10亿元。

今年10月,上海有望率先推出全国首批“绿色大闸蟹”,让消费者吃到更安全、更美味的蟹。

崇明清水蟹开捕。

【优质蟹价格依然坚挺】

据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优质蟹种组组长王春介绍,上海成蟹养殖面积现有1.5万亩左右,近年来每年养殖成蟹约1500吨、扣蟹(纽扣般大小的蟹苗)8000多吨。成蟹养殖主要分布在崇明、松江、青浦、宝山、金山、浦东、奉贤等7个区,扣蟹苗培育主要在崇明、松江和青浦。其中,崇明养殖面积最大,年产量占全市总产量八成。

今年,全国河蟹市场的产量普遍下降30%左右,但上海的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王春分析说,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气候影响,水灾、虫灾导致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河蟹产量下降,损失20%至30%的农户很普遍。第二个原因是,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连过,一些地方的养殖户提早开捕,想应节销售,价格可能有些虚高。但今年中秋前后,河蟹尚未完全成熟,等后期成熟较晚的优质公蟹上市后,价格可能会上涨一些。

不过,成熟、优质的大闸蟹货源紧缺,今年优质大闸蟹的价格依然坚挺。这表明,要做大做强大闸蟹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注重品种、品质和品牌。

【选种:大长腿+高颜值】

曾经有一句俗话:崇明乌小蟹,上海无大蟹。以前,蟹苗良种缺乏,苗种混杂,育苗需突破。

1994年到2004年,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在李思发教授的带领下,持续10年进行河蟹种质评估,收集不同水系的大闸蟹后发现,长江水系大闸蟹在洄游过程中长期进化后,蟹腿长、额齿尖。

一般来说,河蟹在长江口产卵,沿着长江往上游游,最远能走到湖北,平均一天爬30公里至40公里。通常,河蟹的交配产卵在每年12月,每年4月份左右孵出蟹苗,芒种的时候长成小螃蟹,开始往上爬,次年的10月中旬开始,河蟹开始向下游进行繁育,从蟹苗种长到成熟的螃蟹一般要脱20次壳左右。

中华绒螯蟹“江海21”较好地聚合了父、母本双方的典型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形态性状好、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其外额齿尖,内额齿间缺刻呈“V”字形。“这就好比把‘章子怡’和‘姚明’结合起来,一个貌美,一个个儿高。”创立了河蟹配套系育种技术的上海海洋大学王成辉教授说,选育出的“江海21”河蟹新品种,改变了上海长期以来河蟹“有种源、无良种”的局面。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中华绒螯蟹相比,“江海21”16月龄蟹生长速度提高17.0%以上,在产业界有“大长腿”之称。目前,雌蟹三两、雄蟹四两的“大个头”比例,从2010年的20%提升到2020年的70%。

如今,黄浦江大闸蟹享誉上海滩,崇明“乌小蟹”华丽转身为“崇明清水蟹”,松江“黄浦江大闸蟹”凭借良种和生态养殖优势,正在逐步打响品牌。这一新技术不仅推广至江苏、安徽等传统养蟹强省,还推广至广西、贵州、云南等新兴养蟹区,发展了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成技术,打破了北纬28度以南养不出大规格河蟹的历史。

沈亚达在讲解如何看出螃蟹的肥满度。

【小水草,大作用】

光有“良种”还不够。俗话说,“螃蟹好不好,关键看水草;如果没水草,等于全白搞。”

水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高级工程师王春介绍,水草的作用有很多,他们不仅提供饵料,净化水质,还为河蟹退壳提供隐蔽场所;有水草的地方,水清,营养搭配合理。“水草,就好比是‘水底森林’。”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沈亚达介绍,水草的覆盖率要达到池塘养殖面积的70%,不能少于50%;水草并不能长得太高,水下30公分是最适宜的;如果水草长得过高,露出水面,就需要割掉,不然水草很容易腐烂。

水质也很重要。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养蟹的池塘边都有一个水质监测仪。“我们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这种微生物制剂通常为芽胞杆菌等菌种,平衡水里的菌种,来调节水质的微生态。”沈亚达望着一汪蟹塘缓缓地说,一般一个月调水两次,水质好不好关键看透明度,要能看到水下30公分的才算达标。记者来到养蟹的池塘边一看,几乎能看到水下一米深了。

“饲料上有所改进。”王成辉介绍,以前养螃蟹的饲料都用鱼粉,成本较高,再加上禁止捕捞后,现在用10%的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成本每吨下降500元,这就相当于“吃粗粮”。正因为如此,这里养出的大闸蟹,腹部洁白,肉鲜、膏肥、黄多,是“崇螯清水大闸蟹”中的佼佼者。

上海市农委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张维宜副主任介绍,金山枫泾一家企业生产的虾蟹饲料今年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河蟹绿色配合饲料生产资格的企业,产品已用于崇明河蟹养殖。王春说,上海河蟹产业正在成蟹养殖、扣蟹培育阶段推广使用绿色配合饲料,从源头到终端的河蟹绿色品质追溯系统预计不久后建成。届时,“绿色养殖”将成为这个产业的主流,进一步提升大闸蟹的食用安全性和品质。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摄影:沈阳
视频摄制:沈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