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三个“瓦罐”、五片“碎陶”,上海松江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对外开放
分享至:
 (18)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海峰 2020-09-26 21:42
摘要:2020年9月26日,上海松江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正式开放。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项目总用地约为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2300平方米。

2020年9月26日,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正式开放。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项目总用地约为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2300平方米。

整个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考古发现陶罐半埋在泥土中的样子,分为了三个罐体以及五片陶片。

考古展示馆的结构极其独特,设计中巧妙的把五片陶片统一为同一大小的圆穹顶,陶罐为多曲面,陶片为双曲面,内部采用异型钢结构网架体系作为主体结构。

馆内部展示空间2960平米,分设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

市民参观展览。

陶鼎: 崧泽文化,   高36,口径37厘米  。 夹砂灰陶。折沿,弧腹,圜底,附有三个凿形足,内壁近底有一篦隔。上腹部饰多道弦纹;下腹部饰两道凸棱纹,中间刻划相对应的两道波浪纹,构成绞索纹,并用圆圈分割;上足部饰多个按窝,并附加锯齿状扉棱。用于烹煮食物,是一种炊具。

鹿钺纹陶尊: 良渚文化 口径11.5、高16厘米 ,泥质灰陶。侈口,扁圆腹,高圈足。陶尊腹部刻划有鹿、钺的组合图案。一只雄鹿,鹿角高耸,翘尾前行,线条简约生动,旁有一件带柄的石钺,柄向外弧曲呈未张开的弓形,柄下端还安装着镦,旁边还有一图,可惜已经大部分磨损,从残留痕迹看似一鹿。陶樽在古代是一种盛酒的器具。这种鹿和石钺两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器物,在良渚文化中还是第一次发现。鹿科动物一直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三角洲先民的狩猎对象,遗址中常见的鹿科动物有麋鹿、梅花鹿、獐等。从鹿角特征看,刻划的鹿应当是麋鹿。而刻纹钺柄尾置镦的图像,也对钺的组合结构提供了新的资料。

陶鬶:钱山漾文化。 高35厘米,泥质灰陶。由三个萝卜状袋足与细高的颈部组成,颈上部有管状流及注水口,颈部与袋足结合部有环状宽耳。器身见烟炱,系煮水留下。鬹是原始先民烧水、倒水的容器。三个袋足的设计大大增加了受热面积,加快煮水的速度。由于鬹的特殊造型,只能采用手制的方式,器表见明显的陶坯刮抹痕迹。这件陶鬹器形挺拔,形制规整,是不可多见的精品。

石犁: 良渚文化, 三角边21.5、高18厘米 3号柜,平面呈等腰三角形,两腰单面直刃,底端残缺,近底部钻三个圆形镂孔,用于固定。正面磨光,背面未经修整。


先民使用的石器。


刻画纹陶瓮: 广富林文化 高36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 ,是一种盛水工具,夹砂灰陶。直口,卷沿,方唇,矮领,鼓肩,斜腹,平凹底。领部及领肩结合部饰多道凸棱纹,肩部刻划错向斜线纹,构成28组填线三角形。上腹部饰多道弦纹,其下为交错细绳纹,下腹部饰斜向细绳纹。这类大型陶器,广富林文化先民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口沿一般经过慢轮修整。

5000多年前的兵器头。


展示出土原样。

展示的土层变化。

鸟形壶: 宋代,  宽约10厘米,整体呈鸟形,器形肥润。敛口,圆唇,鼓腹,平底。器身上部饰彩绘,呈对称分布。底部有明显线割痕迹。

陶井圈 :遗址中汉代以前的水井都是土井,井圈的发现表明松江地区汉代居民已经具有高超的筑井技术。泥质灰陶,器形硕大,厚实,中部有大圆孔。

釉陶壶 :汉代 口径15.3、高29厘米,最大径21, 釉陶。盘口,高领,扁圆腹,平底,高圈足。肩部有一对环状耳。

新馆内部展示空间为2960平方米,按照时间脉络,设有正厅和“文明之源”“城市之光”“历史之脉”三个独立展厅。走进展厅,对话历史,揭开传奇,感受土木的结构美感和5000年时光积淀的厚重。

三个“瓦罐”、五片“碎陶”,构成了松江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占地面积7788平方米。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张海峰 摄影报道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