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最大县域“强村群”领跑现代化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萧明 2020-09-22 14:21
摘要:从苏南边角料跃升为全国明星城,敢于争先的张家港一直是“三农”工作的“先行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老典型”:58个村村级可用财力超1000万元,组成了江苏省最大的县域强村群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万元/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1.953。

“五彩乡村 魅力沙洲”。9月17日,在张家港市农村发展大会上,张家港农业农村现代化品牌正式发布,18个村企联建项目签约,18个村(社区)获得银行授信,首批26名兴村特岗书记到岗履职……一系列聚焦农村项目、资金、人才的创新大招,擂响了港城争当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的号角。

从苏南边角料跃升为全国明星城,敢于争先的张家港一直是“三农”工作的“先行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老典型”:58个村村级可用财力超1000万元,组成了江苏省最大的县域强村群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万元/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1.953。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系,“老典型”如何变为“新模范”?张家港紧扣一个“转”字,校准强村富民新方向;聚焦一个“美”字,搫画“五彩乡村”新画像;写好一个“和”字,讲好文明善治新故事,用扎根乡土的“火热实践”,领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一个“转”字,校准强村富民新方向

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张家港村集体经济基础总体良好,但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江坦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土地等发展资源日益紧张,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大多为工业厂房出租,但产业层次相对较低,“散、乱、污”问题不少;各村之间发展不均衡,一些经济一般村的年收入仅仅是强村的一个零头。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夯实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的基础?张家港大力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中向农村倾斜,在城乡均衡配置中向农村集聚,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产业更新“接二连三”,抢抓城市化溢出效益。金秋时节,来到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福前村,7000平方米美食街基本建成,由拆迁过渡房改建成的共享农庄即将开门迎客,800亩的生态采摘园也迎来丰收季,一座千亩“农旅融合示范合作园”承载着富民强村的新希望。“到今年底,一条延伸到福前村的城市主干道刚好通车,城里人可以第一时间到我们这来‘尝鲜’。”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福前村党委书记赵国忠自信地说,有了这个项目,福前村村级可用财力今年年底有望突破2000万元。

村村联合“抱团发展”,大项目带来大发展。总投资5亿元的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五棵松科技园,由当地7个经济一般村联合投资兴建,将引进智能装备、精密机械、新材料等行业的优质成熟企业和初创企业入驻,打造聚集创新资源、高新科技、高端制造的多功能工业载体,成为园镇产业创新的新地标。预计每年可为7个村带来收益24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数据显示,2020年张家港市村级集体规划新增经营性项目71个,计划投资额38.56亿元,其中列入重大项目的有18个,重大项目投资额占比36.64%。

此外,张家港深入开展江苏省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经济实力较好的企业、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和有产业发展需求的村实行联建发展,促进村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有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据了解,截至9月16日,张家港市共签订村企联建项目114个,计划投资额43.92亿元,涉及村数98个,村企联建率达66.2%。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表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张家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打造强村群体,铸就乡村振兴硬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个“美”字,搫画“五彩乡村”新画像

村庄环境的“美丽指数”,关系着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张家港以生态宜居为方向,在保留乡村“烟火气”的同时,高标准塑造乡村美丽新风貌,一张“五彩乡村”新画卷铺展开来。

来到张家港市大新镇中山村的北横套河边,只见小河清波流淌,两岸绿意盈盈,一幅江南水乡美景图映入眼帘。谁曾想到,两年前这里沿河35户村民家家有违建辅房、户户排污水入河,环境脏乱,河道淤塞,是村里环境治理的一块心病。

北横套河的问题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中山村积极与村民沟通协调,用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了2000平方米沿河违建拆除工作,修起了统一的院墙;沿河留出的5米,做好截污纳管,铺上健身步道;路边装上路灯,沿河种满绿植,修起了生态驳岸,还建起了3个亲水平台……一条“河畅、水清、岸美”的北横套沿河风光带跃然眼前。“一开始村干部要拆除我家的辅房,还有些不情愿,如今北横套改造完成,就像是在我家门口建了个小公园,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一位村民开心地说。

美丽乡村也孕育着“美丽经济”的新机遇。张家港市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深挖当地非遗特色,启动“河阳田园非遗村”项目建设,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打造包括非遗文化广场、肖家巷双创中心、河阳文化广场、凤凰山花海等18个供游客游玩的景观节点,形成了集观光、体验、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而张家港保税区(金港镇)永兴村,则借着“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的东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江边村落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去年下半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对沿江企业、码头、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将四分之三的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打造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

临江而立的永兴村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张家港湾”建设,在绿化环境整治、村庄风貌改造和文化内涵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实现“最美江村”和“最美江湾”深度融合;成立旅游文化发展公司,以永兴生态园为核心,整合农家乐、采摘园、民宿区,打造田园综合体。“我们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让老百姓从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带动乡村旅游,让老百姓直接从这里面得到实惠。”永兴村党总支书记黄学贤介绍,为了让江湾边更富风情,吸引更多游客,永兴村还将打造明清文化古街和红色文化纪念馆,来承载“最美江村”的历史文化记忆。

近年来,张家港积极推广美丽乡村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创建模式,累计建成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13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373个。 

一个“和”字,书写文明善治新故事

“入村口的那根电线杆要迁移,会车很不方便,更不安全。”“村组道路狭窄,需要拓宽。”……在张家港市大新镇新凯村新启用的“埭上老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一张长方桌,两条长板凳,村干部和村民们对面而坐,聊着身边的“闹心事”,议着村庄发展的新路径。

“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村民各家具体情况和诉求不一,众口难调。做好农村工作,与村民交心最重要。”张家港市大新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新凯村党总支书记秦燕军介绍,有了“板凳议事会”,村干部、党员轮流坐班,与村民同坐一张凳,齐议一难题,合办一件事。

乡村治理,以“和”为贵。近年来,张家港在实现村(居)民议事会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搭建百姓家门口的议事空间。“民生茶馆”“海棠小栈”“文化四合院”等一个个接地气、冒热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2018年,张家港还在江苏全省率先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为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打开“快捷方式”,通过市镇两级20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单个项目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快速、精准、有效地推动惠民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张家港市已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811个,老百姓身边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温度。

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卫说,“构建‘村民说事、村务会商、民事村办、村事民评’闭环体系,凝聚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市级,张家港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良好基础,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南丰镇建农村在村民家里建起“偶俚家什屋”(我家杂货铺),打造了一个农具共享的新空间,在“一借、一还、一捐”中,让“共享、互助、诚信、节俭”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中;乐余镇常丰村推出“文明菜单”,杜绝铺张浪费,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近年来,张家港以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契机,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形成制度约束,268个村(社区)均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监督评议活动。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全覆盖优势,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遍吹乡野’,久久为功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艳说。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