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起草文件直接抄外地,竟连地名也不改……这些事,“差不多就行了”?
分享至:
 (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畅 2020-09-21 12:55
摘要:从本质上说,“差不多”的思维及其行为,其折射的就是一种典型的怠政懒政庸政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7日主持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关键在于发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突然想起了詹天佑当年修建京张铁路时发生的一件事: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狂撕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号称“天险”的红色岩壁上爬下来了。“数字准吗?”詹天佑疑惑地问。“差不多。”听罢回答,詹天佑皱皱眉,二话没说,就抓起仪器,重新攀到“天险”上,认真地复勘了一回,修正了一个极微小的误差。他对队员严肃地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关系洗雪国耻的大事,我们不能有一点点误差呀!”

正是凭着这种“复勘”精神,詹天佑硬是修成了京张铁路,也终令中国人扬眉吐气于世界。后来,我们在许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科技攻关的建设推进史上,都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奋斗者,明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复勘”、一再“精研”,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细细涵泳,这种体现于“每一件事”里的精神,凝结着的正是理想信念、家国情怀。

但同时,“差不多”的思想,在许多地方,特别是一些机关部门、领导干部中,还颇有市场。有的面对反映基层情况的数字,只求“大概”“估计”“约摸”,觉得只要与实际情况差不离就行;有的撰写工作总结和思路,只是在前些年材料的基础上作些小调整,并如此自我辩解,“反正工作十不离九,只要改一下数字就可以了”;有的起草文件抄袭外地的,不联系当地的实际不说,就连地名也原封不动给抄上了。更有甚者,在对外发布的短短的一则公告、通知上,竟然还出现了不少的错别字……这些都是近年曾经引发过热议的现象,有的甚至就发生在不久前。这样的态度,工作质量和成效,能不打折扣么?

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好似白璧微瑕、无伤大雅,实则并非如此。我们千万不要小觑这些基本不变的万能“套路”,也莫要小看几个数字的细微差异,更不要小视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的错误表达。在唯求马马虎虎“差不离”就行、“差不多”就好的思维模式、工作作风里,必然有决策失误的风险,有工作走样、事业受挫、人民利益受损的威胁。从本质上说,“差不多”的思维及其行为,其折射的就是一种典型的怠政懒政庸政作风。

出现这样的作风,归根到底跟一些干部缺乏初心意识、欠缺担当精神、出现本领恐慌有关。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和党员树立起必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摒除“差不多”的思维习惯,而且更要从制度和机制的层面上去消除滋生这种思维的土壤,助其转变作风、提升本领,从而做成每一件事,干好每一件事。

“万仞高山土石垒,浩渺汪洋河流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有赖于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每个人做成一件事”,能汇聚成磅礴力量;而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每一点“差不多”的懈怠,再难的事业都会有持续推进的保障。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