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看“3000万元巨款”,看大学“牛人”赋能制造,工博会高校展区花开产业
分享至:
 (28)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20-09-15 13:19
摘要:工博会高校展区中,“千万元”级别的故事,随处可见。


3000万元,一笔巨款,在15日揭幕的工博会高校展区中,就能看到。

原来,上海大学将要展示的全新高性能工模具钢项目专利技术,一举打破其他国家对我国高性能工模具钢的技术封锁,有望带动传统工模具钢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不久前刚刚作价评估3000万元,组建科技型公司,希望尽快投身产业,希望校企地方携手,撬动钢铁产业新的增长点。

高校科技,赋能制造,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第22届工博会9月15日至19在“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在高校展区中,不仅有新技术,更多技术成果背后的新机制,令人欣喜。

技术突围:成就产业自主发展的“底气”

产业发展中,自主创新技术,是最可贵的“底气”。

射频电路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的集成电路,上至卫星通信,下至手机、WiFi、共享单车,处处都有射频电路的身影。我国射频电路行业起步比较晚,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想要弥补差距,需要在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多方面共同发力。设计是射频产业链的源头,射频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是射频电路设计的使能端,也是射频产业的重要基石。没有射频EDA软件就无法完成设计,那么射频行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射频EDA具有技术门槛高、难度大、成果积累时间长、用户惯性大、见效周期慢的特点。射频EDA领域中国外企业起步较早,目前占据着我国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目前仅一家国产成套射频EDA软件供应商。发展自主可控的射频EDA技术是我国射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我国对自主可控的射频电路EDA软件的迫切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毛军发院士和吴林晟教授研究团队,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多方支持下,提出了高效的电磁和多物理仿真建模算法,自主研发仿真软件,实现器件多物理、多功能自动化协同设计,并基于上述成果联合建立了集成无源器件知识产权(IP)库、研制了多款产品,已经在移动通信、卫星通讯和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取得推广应用。

如今,通过使用上述自主研发的射频EDA软件,可以精确预测器件、电路、芯片的电磁场和多物理场耦合特性,揭示模块中各个部分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从而进行对芯片与封装一体化的电磁仿真、电热协同分析和设计。毛军发院士、吴林晟教授团队与应用单位联合研制出可用于无线通信等诸多领域的三维集成毫米波收发模块等多款射频模组产品,设计的准确性大幅提升,减少了反复优化设计与试制的迭代时间,设计和研发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使产品可以更快上市,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实现了组件性能、功耗和成本的最优化。这些产品已大批量应用于多个射频与无线系统中。

种子技术:新兴产业中四处开花

人工智能时代,语音识别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上海师范大学展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龙艳花老师领衔的团队带来的相关关键技术,延伸出许多不同合作方的新产品,宛如一颗种子,在新兴产业的多个技术应用层面开花结果,画龙点睛。

此次参展的“智能语音电子病例系统”是上海师范大学语音识别团队以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共同研发而成。大学方负责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企业方负责应用优化和技术推广。该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医护人员采用语音的方式直接录入病历,具有天然的无接触优势,可解决医护人员由于防护措施严密造成的操作办公电脑不便问题。在大幅提升病历录入效率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频繁接触电脑的接触式感染风险。

采访中,课题组专家介绍,针对医疗领域极其复杂的中英文混合表述情况,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音节的英文到中文发音映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进一步提出一种多任务编码-解码的中英文混合声学建模方法。同时,结合与语言相关的自注意力机制进行混合语音识别声学模型训练,使得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医疗语音识别词错误率相对下降30%,解决传统语音识别技术对中英文混合语音非常敏感的难题。其核心算法和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校企双方共同拥有,前期研发的技术应用到2016年10月的国际混合语音识别竞赛OC16 MixASR-CHEN Challenge中,获得全球第二的成绩。

在人机交互这个新兴领域中,技术应用风口不断被发掘。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智能语音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学科融合等方面开展基础应用型产学研合作研究。上海市虹梅街道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和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语音电子病例系统)……这些身边可见的新产品、新技术,正是源于许多这样的高校“种子技术”,探索、开拓,四处开花。

主动融入:机制创新放大“溢出效应”

对产业发展来说,高校技术的“溢出效应”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动力之一。此次工博会高校展区中,新技术、新融合背后的机制创新,推动高校科研力量更主动融入产业发展,赋能制造。

华东师范大学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在物性精密测量与调控、脑智科学、绿色碳科学、自由基医学氧化还原平衡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在可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教育、海洋绿色化学等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在超限制造、光子芯片、基因编辑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同时,学校设立“幸福之花”先导基金和共享交叉基金,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推动校内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培育学科交叉研究制高点。

上海海事大学加快探索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加强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和优化学校的创新创业服务。

校信息工程学院安博文教授科研团队实施成果转化后成立的“上海安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学校使用科技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入股,通过引入合作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项目注册总资本金2000万元。学校以技术入股,占股比例为30%。上海海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代表学校持有技术股,并负责处置该项科技成果转化的所有事项。

在管理流程上,学校将科研人员的收益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益捆绑在了一起,把获得的技术股权以75%的比例奖励给安博文团队,通过学校校务会决议奖励方案,然后公示15天。奖励后再注册公司。这从根本上规避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上海大学供图。
题图说明:上海大学团队参与研发盾构机换刀机器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