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患者需求有变,服务模式和人才储备还应跟上
分享至:
 (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20-09-15 11:05
摘要:高端精神科医生规模可谓“杯水车薪”,针对心理治疗师的大规模人才培养计划还需及早提上日程,以此满足群众需求。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首次组成了精神科医生作为单独的医疗队,前往前线支援。“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关切,总是去安慰”,应激后的安抚,成为防控疫情时“最温情的告白”,也凸显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曼朗医疗战略合作协议相关活动上,与会专家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疾病谱也有所变化,抑郁、焦虑患病率明显走高,填补精神卫生行业人才空缺之时,探索全新医疗模式成为必须。

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增大 人才培养需跟上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表示,心理健康服务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此前业内专家基于全国5万多人的调查发表于《上海精神学》刊物,其中发现,三分之一的人群有强烈心理压力(stress)。这篇文章于四月上旬发表,迄今已被引用159次,由此说明心理健康的需求量相当巨大。

精神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中,重性精神障碍(包括双相障碍)不超过1.5%,精神科住院患者构成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过去精神分裂患者99%,而今下降至70%左右,另外30%多为抑郁、焦虑、强迫症等。

专家解释,以抑郁症为例,这并不是个人性格或心理素质差而导致,普通的安慰对患者而言基本无用,甚至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形象地说,抑郁症更像是大脑的“重感冒”,综合因素造成精神压力扣动了大脑中已存在的“抑郁扳机”,引发一系列情绪、睡眠、饮食等功能障碍与紊乱。

针对普通人群出现的紧张、压力症状(understress),需要及时提供调整、治疗咨询,这一人群数字占比约为10%。有专家指出,上述人群尚未处在入院指证范围,需求应由心理治疗师来满足。

目前,我国缺少大量心理治疗师,供需明显不平衡。高端精神科医生规模可谓“杯水车薪”,针对心理治疗师的大规模人才培养计划还需及早提上日程,以此满足群众需求。

引入国际精神心理服务,携手公立医院深度合作

《上海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 -2030年)》明确指出:上海要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精神卫生体系,率先从儿童、青少年、围产期女性等领域入手,重视人才培养。

业内专家透露,根据规划,上海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2025年将达到4.8人/10万人口,2030年将达到5.6人/10万人口;心理治疗师数2025年将达到1.3人/10万人口,2030年将达到3.2人/10万人口;三级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医学相关科室并开设常规门诊比例,2025年将达到75%,2030年则将达到95%。

除却人才储备将大幅增加外,服务模式同样也在创新。作为全球领先的精神心理医疗集团,曼朗医疗是澳大利亚第二大私立精神心理医疗服务提供商。此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曼朗医疗牵手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在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机制、学科发展等方面建立紧密务实的合作体系,实现优势互补。

双方同时还将展开前沿临床诊疗模式的探讨与分享,促进学科发展、针对疑难病例,通过会诊、远程支持、专题病案讨论等形式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建立双向转诊、会诊、就医绿色通道等便利机制与流程,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能力,为我国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多样化的精神医疗卫生服务。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