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代号“603”,中国航天如今的辉煌成就,60年前从这里起步
分享至:
 (47)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锟 2020-09-13 20:24
摘要:603基地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火箭、卫星的发射一般都要有固定的发射场。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建设,我国已形成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发射中心,共同构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60年前的9月13日,我国首枚探空火箭T-7,在一个代号为“603”的基地成功发射。而这个基地位于安徽广德。可以说,603基地是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也成为中国探空火箭的发祥地,中国航天事业从这里吹响号角。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60年后的今天,上海航天组织召开纪念603基地建成启用暨成功首飞座谈会,当年参与探空火箭研制的原上海仪表厂厂长吕德鸣、原上海航天副总经济师戚南强、原探空火箭研制人员钱家正等老专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娓娓道来,抚今追昔,讲述了当年各自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2020年9月13日,上海航天召开座谈会,追忆老一辈航天人深山铸箭、荒野报国的奋斗史。

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8年,中科院力学所成立第一设计院,开始承担卫星和火箭的研制,1958年设计院从北京搬迁至上海,更名上海机电设计院,利用上海相对成熟的工业和技术基础,满足火箭研制工艺和试验验证要求。老专家们回忆,当时遵循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规律,最终中央决定从探空火箭搞起。

那是1960年的2月19日,在原上海南汇老港的滩涂上,我国第一枚探空模型火箭T-7M冲天而起。那次飞行虽然飞得不够远,但已经足够令人振奋。据专家们回忆,同年的5月28日,毛泽东主席亲临上海新技术展览会,在视察T-7M火箭的同时,不忘勉励年轻的航天人:“8公里,也了不起呀!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

1960年T-7M火箭在南汇发射成功后,钱学森等与参加试验人员在发射塔架前合影。

当时,南汇老港简易发射场受到区域和发射塔架的局限,很难适应探空火箭的研制要求。在南京军区和安徽省等支持下,就有了后来的603基地。该基地建设于1960年3月,占地约2500亩,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用、当年发射。是年9月13日,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这里升空,该火箭起飞重量700公斤,飞行高度19.2公里。这次发射开启了603基地发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试验的先河,为我国以后的返回式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基础。

1963年12月22日,第一枚T-7A气象探空火箭在603基地发射升空。

作为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自首枚探空火箭成功发射起,此后的六年时间里,603基地共进行30多次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发射试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

第一次运用现代控制技术,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探空火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我国第一枚高空生物试验火箭;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电离层探测试验任务。另外,在成功回收的生物火箭试验中,“小豹”和“珊珊”两只小狗搭载回收成功,飞行高度为70多公里,为载人航天后续的发展铺平道路。

最早发射生物试验火箭,迈出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第一步。

在当年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没有现成技术可借鉴,以及生活保障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老一代航天人以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扎根山区不怕苦、呕心沥血搞科研,23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中,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王希季等都曾在603基地留下奋斗的足迹。

历史代表过去,精神激励未来。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佳表示,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为了向老一辈航天人致敬,铭记他们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砺信心和勇气,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航天青年设计师代表廖倩文听完老专家们深山铸箭、荒野报国的讲述后深受感召,“我们将从前辈的手中接过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始终秉承航天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坚定航天报国初心,坚定航天强国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成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续写上海航天的辉煌篇章。”

题图来源:上海航天资料图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