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人没“开口”政策服务送上门,上海年内全市推行“社区救助顾问”制度
分享至:
 (5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杰 2020-09-02 21:27
摘要:在去年推出“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并选择在长宁区试点的基础上,这一制度将于年内在全市推行。

陷于贫困、疾病等种种困境,却因自身能力等原因找不到救助途径、不懂如何申请救助,这些被称为“沉默少数”的困难群体有望打通获取帮扶资源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在去年推出“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并选择在长宁区试点的基础上,这一制度将于年内在全市推行。

主动介入扩大受益面

22岁的陈珊(化名)肢体残疾4级,自小父母离异的她,患有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等多种疾病。两年前父亲去世后,独自一人居住的她心理状态越来越差,除了饱受抑郁和失眠的折磨,还要背负近3万元的家庭债务。

得知这一情况后,新泾镇家庭救助顾问团队主动介入,为其提供相关政策资源的对接,截至目前,已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家庭医疗救助等各类帮扶资金合计2.5万多元,最大程度减轻了债务压力。

对陈珊来说,这些近在咫尺的政策既复杂又陌生,她甚至从没想过自己能享受那么多帮助。“人们对救助政策不了解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全市率先创设了社区救助顾问模式。”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说。

据介绍,“社区救助顾问”包括“线上智能顾问”和“线下站点顾问”。线上通过社会救助帮困主体、社会救助资源以及困难对象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帮助困难人群及时对接救助资源。“线下站点顾问”则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不定期将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众进行宣传,跟进掌握救助对象的动态信息。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顾问点195个。

试点一年多来,长宁区组建了一支超过300人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其中既有民政、人社、卫健、教育、残联等政府和组织的工作人员,也有第三方公益机构的专业社工,以及熟悉社区情况的居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等。

这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成的队伍,对140多条救助政策做了梳理,对7000多名救助对象实施了精准评估,共有860多家社会组织(单位)参与其中,150多户家庭接受了重点救助帮扶。

在社区救助顾问的主动介入下,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被识别出来,并享受到了相关救助政策,这客观上扩大了救助范围。长宁区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高韵添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新泾镇处于绝对贫困的共有630人,占全镇9.7万户籍人口的0.6%。“现在残疾人、高龄失独家庭、困境儿童、独居老人等6500位相对贫困人群也进入了我们视线,一下把救助人群的覆盖面扩大到了6%。”

大数据助力精准救助

仅依靠人力走访排摸,仍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为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区正在探索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对困难群体进行精准识别。

家住徐汇区的儿童小华(化名)父母重残,但因人户分离,居委社工在日常走访中没能识别出孩子可以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保障政策。好在,通过民生大数据智能分析发现后,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服务,宣传政策,目前,孩子已纳入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范围。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的“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汇聚了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14个条线,1600万条民生数据,为家庭和个人打上45类标签,形成大民生数据池。

在徐汇区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依托各部门提供的大数据,工作人员勾选标签后,可以一键筛选出重残家庭的困境儿童,并在地图上显示精确的方位和匹配的服务。“筛选后,我们派单给相关主办部门,由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核实,实现了救助人没开口,服务就到家。”中心工作人员说。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数字驾驶舱”则依靠灵敏的触发机制自动“吹哨”。如果有生大病的居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医保登记,“数字驾驶舱”捕捉到信息后会自动调取数据,经系统分析,一旦发现居民存在因病致贫风险,就会自动向社区居委会推送提示信息,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主动上门走访并指导居民申请救助政策。

以“一网统管”建设为统领,上海民政正致力于民政业务“数据海”项目的建设推广,该项目将民政24个业务应用条线的5亿多条数据进行了清洗、打通、汇聚,建成了民政业务数据资源库。

根据“数据海”建立起的“多重困难家庭筛查”模型,把家庭困难的成因作为参数,通过经济需求、身心健康需求、重大变故应对需求等6个方面15个单项指标分值,设置三个级别的家庭困难程度,分值越高,建议“社区救助顾问”等专业人群关注的程度就越高,从而提高了救助的精准性。

“单一救助”向“全程救助”转变

在“社区救助顾问”制度的试点过程中,救助内容的创新是亮点之一。“过去,我们的救助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托底保障为主,现在我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物质救助,而是向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的救助转变。”章维说。

在陈珊的案例中,顾问团队提供的救助并未止步于经济帮扶,第三方救助顾问为其寻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逐步引导她宣泄情绪,增加自信,还为其制定专业的睡眠障碍解决方案,并定期跟进回访,给予其心灵的温暖。

除了心理疏导服务,试点期间,长宁区还为救助对象提供了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服务,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消除救助依赖。在救助顾问的帮助和陪伴下,陈珊逐步走出了极端抑郁的情绪,如今,她正在一家培训学校学习美甲技能,还与一位小伙子确定了恋爱关系,这是曾经深陷“黑暗”的她不敢想象的。

在提供多元服务的同时,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承接长宁区部分救助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负责人张粉霞介绍说,针对青少年儿童需求,他们开发了“儿童自我保护”“杜绝电子产品沉迷”等特色服务项目,并招募了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匹配到困境儿童家庭,对有就业需求的困难人群,则开发了咖啡师培训等项目。

试点一年多来,长宁区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了“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按需救助”,实现了生存型救助向发展性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从以往的‘困难群众找政府问政策’升级为‘政府、社会和市场联手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政策包和纾困方案,这是此次试点的重要意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说。

栏目主编: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