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数据 > 数据洋葱 > 文章详情
四行孤军、中国娃娃、受审战犯……这些上海抗战记忆永远不应被遗忘
分享至:
 (6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东鹏 2020-09-02 06:19
摘要: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历史影像与百年上海】系列之二,推出历史影像中的抗战记忆。每一帧影像都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1945年8月10日下午7时许,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受命紧急插播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当天,著名教育学家、民主人士黄炎培在日记中写道: “夜八时,喧传日本乃真投降,一时远近欢呼,爆竹之声迸发。是夜辗转不能成寐。”[1]   

从1931年起“九·一八事变“起,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远在长江另一端的上海随即成立了“上海市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筹备委员会”,并决定于9月3日举行庆祝胜利活动。但“因国军尚未正式进驻,钱市长亦未抵达,为维持地方秩序,蒋代表暨吴副市长特决定暂缓举行庆祝。”[2]上海的庆祝大典推迟到10月10日     

那天,庆典在跑马厅举行,“参加市民逾十万人,盛况空前”[3]大会后举行了大游行,五百多个团体参加,沿途所经之地,万人空巷,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沉浸在庆祝抗战胜利的疯狂氛围里,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前所未有。  

这一天,上海等得太久了!

从“一二八”到“八一三”:上海的抗战记忆

时光回溯到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

1932年3月3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5月5日,双方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当时的上海,已经是远东金融、贸易中心,也是我国文化中心,集聚了大量的报社、出版、电影机构等。“一二八”事变有诸多影像记录,如黎民伟拍摄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片中有日军轰炸闸北、真如等地居民区、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同济大学等镜头。还有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与日寇在闸北青云路、庙行、八字桥等处激战的战地镜头,以及上海民众为支持十九路军抗战举行的各种支援活动。

             

(十九路军长蔡廷锴)

             

(上海妇女为十九路军缝制军需品)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在上海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战斗惨烈,持续三个月的会战,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中外新闻媒体从不同的侧面来报道这场中日战争,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活动影像,让我们可以一窥战争的真实场景。

其中,流传较广的一部纪实片子,是黎北海、黎民伟等拍摄的《淞沪抗战纪实》

该片的摄影师亲临现场,拍摄了被炸毁的先施公司、上海南站等场景,还有市区大量被日机炸死、炸伤的百姓。片中播放了当时的经典歌曲抗战《保卫大上海》,由一群小朋友和群星演唱,让人十分动容。

 

(被炸毁的先施公司)

             

(演唱《保卫大上海》)

一些国外的电影工作者,也记录了抗战中的上海。

美国电影War in China(战争中的中国,1937),由 Paul R. Wolfensperger出品,摄制了战火中的四行仓库、苏州河南岸水塔、煤气包等,还有难民通过外白渡桥涌进苏州河南岸租界的画面等,有一幕镜头的字幕写道:“the Jessfield Bridge Bombing where many civilians were killed ”(凯旋路桥轰炸杀死了许多平民)。

这部电影还有从地面仰拍的中日战机在城市上空进行激烈空战的镜头。

             

(中日战机激烈空战)

             

  (大火中的闸北) 

近日《八佰》热映,真实的四行孤军,被英国新闻机构于1937年11月25日播出的新闻FIRST PICTURES CHINESE FLEE 所记录。

             

(四行孤军撤退)

电影《八佰》中,还有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方记者,是集合了多种历史形象的杜撰人物。其中一幕场景,是他在苏州河南岸的建筑顶楼平台上手持摄像机,冒着危险拍摄四行仓库。

在现实中,拍摄了四行仓库保卫战影像镜头的,是以“勇毅”著称的战地记者王小亭。

王小亭被誉为“全国摄影记者大王”,勇敢机警而技术又特别高明。淞沪会战时,他就职于赫斯特新闻社,拍摄了大量关于中国人民抵抗日寇侵略的新闻影像。1937年11月16日,美国福克斯新闻台根据他拍摄的资料制作了新闻片《四行仓库保卫战》

       

(福克斯新闻中的四行仓库)

淞沪抗战中,王小亭拍摄的上海南站月台哭泣儿童的照片,更是轰动了全世界,在国际上给日本当局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当时镜头拍摄的是中国一位救难人员越过废墟抱起一重伤幼童放置铁轨旁,并随即投入其他救援行动,王小亭用16MM胶片记录下这一揪心的画面,并选取一帧制成照片,由赫斯特新闻社供给美国《生活》杂志,取名《中国娃娃》。

             

  (被炸毁的南站中的中国娃娃)

日本著名的反战导演龟井文夫导演的《上海:支那事变后方记录》,虽然记录的是日本攻陷上海后事件,但片中大量用了尸横遍野与断壁残垣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暴露了日军侵略战争对中国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导演本人因此受到了日本军部的监视和管制。

淞沪会战开打之后的9月12日,中国正式向国联控诉侵华事变。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者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它是中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之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抗日影像中的八路军与共产党

全面抗战爆发后,一批具有国际主义的著名摄影师开始关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

著名的左翼纪录电影大师、荷兰人尤里斯·伊文,于1938年春来到武汉,后前往台儿庄,拍摄了台儿庄大捷,以及轰轰烈烈的保卫大武汉运动,记录了宋庆龄、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武汉的活动。他还拍摄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人的活动素材。[5] 

伊文思将在中国拍摄的资料制成著名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The Four Hundred Million,1938)[6],在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上映,揭露了日寇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四万万人民》中的周恩来)

 1938年,苏联著名新闻摄影师罗曼·卡尔曼来华,《新闻报》曾刊登卡尔曼的简介,“渠系苏联国立新闻影片公司影师,近奉苏联新闻报派遣来华,任特别访员……定于日内即赴前线,拍摄华军英勇抗战之照片,寄往国外宣传云。”[7]

他在国民党地区完成了8个月的拍摄后,于1939年5月前往延安,拍下了延安社会经济与政治面貌,他还前往晋东南拍摄了八路军在前线抗战的资料。卡尔曼回苏联后,编制两部纪录片《中国在战斗》和《在中国》,不仅揭露日寇侵略罪行,还表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及中国解放区的面貌。[8]

             

(延安的窑洞图书馆)

美国人 MARK L. MOODY1942年导演的《被蹂躏的土地》(RAVAGED EARTH),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军炮火蹂躏的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景象,也记录了中国军队抗战的景象,还有朱德、毛泽东在延安的镜头。

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取得了重大成绩,引起了美国的关注,1944年7月22日上午,美军观察组第一批成员共9人在组长包瑞德上校的率领下,乘飞机于中午时分飞抵延安上空。

历史影像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在延安,美军观察组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拍摄了大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活动影像资料,后期有部分为彩色影像。观察组还对延安的情况进行了拍摄。

1944年11月7日,戴维斯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受到广大人民积极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之所以能得到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是真正属于人民的。

        

(1944年美军观察组参观延安大礼堂)

        

(1945年的延安街道)

上海第一次枪决日本战犯的影像资料

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日本第一份投降书在湖南芷江(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机场洽降和草签,史称“芷江受降”。

国内各地举行的受降仪式有不少影像资料,如1945年10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北平投降,镜头拍摄到故宫太和殿欢呼雀跃的人们,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根本博在受降书上签字的画面。此外,还有南京举行受降仪式的影像记录等。

       

 (在故宫观看日军受降仪式的群众)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犯下累累暴行,除了东京审判影像资料外,中外摄影师还拍摄到了上海第一次枪决日本战犯的影像资料。

这段新闻片名为《狼虎伏诛——日本战犯处死》,记录了1947年6月18日下午,日本战犯江阴之虎下田次郎、常熟之狼米村春喜临刑前游街示众的珍贵影像。报道说:“囚车经过的街道,万人空巷,都来争相观看这两个杀人魔王。还不到12点,游街路线两旁的马路已经挤满了人,简直把马路挤成一条缝。”

最后,在江湾刑场,这两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被枪决。

       

(日本战犯被游街示众)

此外还有叛国贼周佛海、梁鸿志、丁默邨在上海受审的新闻影像,也都被一一记录。

        

(梁鸿志被法警押赴刑场进行枪决)

抗战胜利前夕,中美电影界合制长篇纪录片《中国之抗战》,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兰克•卡泼拉(Frank Capra)和中国导演罗静予等共同编辑,分中英两种拷贝,向世界各国发行。这部纪录片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回顾了“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抗战等事变经过,并有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场面,以及抗战主要战役的介绍,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回顾。

历史影像是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是一种珍贵的记忆资源,承载了大众的集体记忆。

中国人民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历程。国内外的摄影师们,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历程。同时,他们也用镜头,记录下那个时代的中国,成为中国人民历史记忆资料的重要组成。

观看历史影像,令观众直观地进入历史现场,让受众从画面、声音、时间线等多个维度了解事件进展。用真实影像,讲述真实故事,是历史影像编研的第一原则。上海音像资料馆藏有大量有关上海城市历史变迁主题的历史影像,与《解放日报》合作打造的“历史影像与百年上海”系列专题,通过对上海城市历史影像的深度研究,观看一座城市细部的变迁,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唤起人们沉睡的记忆与情感共鸣。  


 [1] 黄炎培:《黄炎培日记》,华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2] 《庆祝抗战胜利·本市暂缓举行》,《新闻报》1945年9月3日,第2版。  

 [3] 《抗战胜利恭逢国庆·各界热烈举行庆祝》,《立报》,1945年10月11日,第4版。  

 [4] 沙:《电影艺术·救国的武器之一!》,《影戏生活》1931年第41期。  

 [5] 高维进:《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40页。  

 [6][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著,范倍译:《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97页。  

 [7] 《苏联摄影师赴战区摄影》,《新闻报》1938年10月9日,第2版。  

 [8] 高维进:《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49页。  

 [9] 卡尔曼:《纪录电影摄影师的修养》,《中国电影》1941年第1期。  

栏目主编:张陌 文字编辑:尤莼洁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