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上海辟谣平台 > 文章详情
“抗体水平迅速下降”“新冠疫苗作用有限”?专家这么说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毛锦伟 白璐 2020-08-27 12:21
摘要:变异确实存在,但影响疫苗可能性小。

日前,一段关于新冠疫情以及疫苗作用的传言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广泛讨论。传言号称是总结自哈佛大学的一篇论文,论文的结论认为,“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原因一方面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很短,痊愈后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在发生变异”“如D614G突变让新冠病毒传染力增强,传染力提高10倍”等等。

△网络传言

与此同时,8月24日,香港大学袁国勇团队发文证实,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非“复阳”,属全球首例新冠确诊再感染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男子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标本遗传物质分析显示,病毒与美国、英国春季感染的病毒株相关;而第二次感染则是与7月、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相关。这种情况说明男子两次感染了不同毒株的新冠病毒。

△图片来源:香港无线新闻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认为,此次病例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抗体本身会衰减,衰减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快。该病例的出现和专家的解读,似乎印证了传言中的一些说法,使传言更具有了说服力,不少网友也据此表达了对疫苗效果的担忧。

那么,疫苗还有用吗?

变异确实存在,但影响疫苗可能性小

首先,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是属实的,但变异并不能就此推导出“疫苗作用小”这个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四川卫健委应对新冠肺炎领导小组防控组副组长、疫情研判小组组长栾荣生表示,各种病原体随着时间推移,都会发生一些变异,“有的是小变异,有的是大变异。”新冠病毒也一样。同时病毒的变异还存在一个‌‌演化问题,“‌即一些毒株在变异过程中适应性更强,‌‌就保留下来,成为优势毒株,一些适应性差的毒株在变异过程中被淘汰掉。”站在病原体的立场,它同人类一样,在变异过程中,把更有利于传代的毒株保留了下来。目前来看,它的感染性更强,毒力在减弱。栾荣生表示,在研的疫苗针对的靶点是新冠病毒的冠状突起蛋白,就目前来看,这部分是比较稳定的,变异也很小,因此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研究基本不会带来影响。

关于D614G突变会不会影响疫苗效果的问题,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王颖表示:“公众其实不必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感到恐慌,这些变异造成目前研发疫苗失败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王颖分析说,因为从目前正在研发的疫苗类型来看,如果是灭活病毒疫苗,灭活病毒上所含有的表位数量众多,足以诱导免疫保护作用;如果采用的是病毒关键蛋白作为候选疫苗靶蛋白,那么需要对这些突变的位点做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会让在研疫苗失效。新冠病毒基因突变如果没有造成编码蛋白的序列改变,就不会影响蛋白质诱导免疫,疫苗对突变病毒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专家们普遍认为,D614G变异与某些媒体报道的传播快10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抗体衰减造成二次感染?正体现接种重要性

香港“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有专家解读为是因为感染者抗体衰减速度比想象要快。那么,通过疫苗获得的抗体是否也会快速衰减,而导致疫苗效果有限呢?免疫还能寄希望于疫苗吗?

针对这一问题,王颖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COVID-19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绝大部分康复患者中,均可以检测到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新冠病毒抗体也是新冠疫苗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期有新冠感染患者康复后被二次感染的案例发生,追溯其新冠抗体的水平则发现,其在二次感染时未检测到体内的抗体水平,由此使人联想到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复后抗体的维持时间并不长。对于这样的说法还是需要进一步商榷的。

事实上,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持续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尚不能回答的免疫学问题。针对这个新发传染病,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人群随访数据支撑抗体持续的时间,同时对于康复后二次感染的个人在初次感染后的抗体水平如何也不甚清晰,因此由此来怀疑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的保护性也是不科学的。

即便通过接种获得抗体持续的时间有限,也可以通过增强疫苗接种或反复接种来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事实上,这个案例的发生反而强烈提示应该对康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于没有抗体产生或是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也应该纳入新冠疫苗接种的范围,通过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力。而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就不会再感染了;无症状感染人群中抗体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在于这些患者本身病毒的载量较低,因此不足以诱导高水平的抗体,因此,这些人群可能也属于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用于免受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

8月26日,张文宏也在微博上发文,该病例目前只是个孤立性个案。他说,该病例若是在后续被流行区其他病例验证和确认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就类似于减毒活疫苗(如水痘疫苗)接种后会发生的免疫保护“脱靶”现象。减毒活疫苗接种是模拟人类的一次轻微自然感染,接种过疫苗的群体虽然产生抗体,但是有极少的个体因为产生的抗体水平不高,则仍会被二次自然感染,但感染时发生的症状往往较轻,会迅速产生高水平的抗体。香港这个“再感染”病例若是被后续的病例不断验证,则可以被认为是类似于轻症感染后的免疫保护“脱靶”现象,这不会是普遍现象,通过增强疫苗接种,可以避免或者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