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临港”,书写上海改革开放怎样一个传奇故事?
分享至:
 (26)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依群 石梦洁 2020-08-26 06:39
摘要:作为临港开发的拓荒牛和主力军,临港集团平地兴产、滩涂造城,将东海之滨荒芜的低洼盐碱地开发建设成为产业项目集聚、功能配套完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的中国制造新高地。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因港而生,因港而兴。2003年,伴随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建设临港的重要战略决策。当年秋天,临港集团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主体正式成立。作为临港开发的拓荒牛和主力军,临港集团平地兴产、滩涂造城,将东海之滨荒芜的低洼盐碱地开发建设成为产业项目集聚、功能配套完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的中国制造新高地。

临港产业区:一张蓝图干到底

临港产业区是临港集团的核心园区。园区位于上海东南角,规划面积近247平方公里,包括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临港奉贤园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临港现代物流中心、临港创新创业带、临港四大产业社区、主产业区及综合园区。用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的话来说,“面积相当于半个新加坡”。

临港产业区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毗邻浦东航空港、背靠洋山深水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轨道交通等六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从2003年至今,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体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发展模式。从开发建设之初,临港集团就坚持“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导向,坚持高端产业定位,坚持“联合大集团、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的招商策略,引进了包括C919发动机项目、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项目、上海电气、上海汽车等重大项目和行业标杆企业;产业区形成了国家新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物流及工程机械、民用航空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六大产业制造基地,同时还在汇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015年,临港产业区被确立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在2016年十届市委十二次全会上,更升级成为唯一的主体承载区。2017年,临港产业区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上海实现工业强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向未来,临港产业区正加快推进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建设,致力于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努力打响“临港制造”品牌,展现上海制造整体形象,引领上海制造实现新的崛起。

漕河泾开发区:全国开发区的“领头羊”

从发展历程而言,临港集团起始于漕河泾。

设立于1984年的漕河泾开发区,是临港集团的另一大核心园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它见证了上海产业园区发展变迁的历史,成为全国开发区首屈一指的品牌,并成为上海市首个以开发区注册申请的著名商标。

经过三十多年的滚动发展,漕河泾开发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以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和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一五一”产业集群体系,同时还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内汇聚中外高科技企业34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8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130多家高科技企业,区内各类上市(挂牌)企业共110多家。2015年,漕河泾开发区被列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定位为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从“科技漕河泾到科创漕河泾”的转型升级新征程。

漕河泾创业中心连续11年被国家和上海评为“优秀孵化器”,荣获“亚洲最佳孵化器”称号。从创业中心孵化器里走出了新涛、利策、未来伙伴、富瀚微电子等二十多家科技“小巨人”。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是上海知识产权服务链最完备的区域。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都设立在园区内。2017年,园区内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273.7件,比肩国外科技创新发达地区。

经过多轮产业的转型升级,漕河泾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发展速度较快、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开发区之一。2017年,漕河泾开发区以上海市2.2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3.6%的GDP和4.2%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堪称全国开发区的“领头羊”。

临港松江科技城:上海发展速度最快的园区

临港集团下属的临港松江科技城,几乎是上海发展速度最快的园区。根据上海市开发区评价结果,该园区发展速度指标在全市产业区中连续多年蝉联第一。这份成绩背后的推动力,正是“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合作机制。这个想法最早由上海前市委韩正提出,而临港松江科技城正是这种合作机制的成功样板。

早在1995年,漕河泾与松江区合作开发民益路精品科技园,迈出品牌输出的第一步。2007年,松江区新桥镇主动找到临港集团,希望合作开发镇里的产业园区。后来,新桥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临港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漕河泾松江园区,成为临港松江科技城的前身,实现了国有资产与镇级集体资产的完美联姻。临港集团全权负责开发运营,把园区交给懂市场的行家,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成为上海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

临港松江科技城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有效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园区、当地政府和农民三者之间的股权合作,实现了三者之间利益的统一。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说:“原来开发区征地,虽然给了补偿,但也出现了不少失地农民。现在让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开发公司,就使得他们和开发区坐在一条船上,共同谋发展。对开发公司来说,原来要10亿元才能办的事,现在5亿元就够了,负债压力大大减轻,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从2003年成立至今,临港集团从初创期进入全面发展期,在漕河泾、临港两大核心园区之外,形成了多点分布的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及物业遍布上海15个行政区、37个街镇,为本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临港集团旗下的临港产业区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漕河泾开发区成为重要承载区,而洋山自贸区则是上海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面对新时代、新常态、新趋势,临港集团提出“产业转型、园区转型、集团转型”的发展思路,把不断提升集团“主业、核心技术与品牌”作为集团发展战略。

发展空间是园区开发的生命线。2013年以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临港海外创新中心持续落地,拉开了临港集团全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的帷幕。2015年,在漕河泾、临港两大上海知名品牌的基础上,临港集团创新推出“新业坊”品牌,将园区开发载体从市郊工业园区拓展到城市更新领域,将临港集团的发展使命从“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拓展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城市更新的建设者”,通过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为老厂房、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导入创新创业元素,打造“产业新高地、园区新典范、城市新地标”。

作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唯一以园区开发和配套为主业的功能类企业,临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刘家平提出:“品牌形象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临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推进“产城融合、产金融合、产学研融合”,走“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为实现品牌升级目标,临港集团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园区转型、集团转型”的步伐。在产业转型上,坚持高端产业定位,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能源装备、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仓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新”经济等面向未来的“10+X”产业集群。在园区转型上,通过园区开发平台的有效运作,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导入、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政策资源的有效落地,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和城市功能,以卓越科创园区建设支撑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打造可阅读的建筑、适合漫步的街区、有温度、有活力的卓越科创园区。在集团转型上,抓住重点、打通制约关系企业全局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张蓝图干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临港集团所秉承的“愚公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每一个临港人既有“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胆魄,又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情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临港集团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对这一战略的有力回响。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新闻 视觉中心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上海通志馆馆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