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张平反腐新作《生死守护》首发:现实题材小说的写作越来越难了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晓艺 2020-08-16 07:32
摘要:期待着现实题材文学的绝处逢生,雄风重振。

题图:首发式上,读者排队请张平签名

2020年上海书展上,被誉为“人民作家”的张平,带来反腐新作《生死守护》,“抉择”后突围“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经历“重新生活”,《生死守护》则带来一场政治生活中的短兵相接。


《生死守护》
张平 著
作家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一场在龙兴市新一轮市政建设中展开的殊死较量:

龙兴大道改扩建工程,是市政建设的核心区域和主打战场。这一切,注定了临危受命、受多方瞩目的辛一飞指挥下的这场鏖战不会“太平”。阻挠、拖延、下绊、背叛、搏杀……随之牵出的还有一起隐藏多年的重大文物盗挖走私案。辛一飞以及同辛一飞一样坚守使命的各色人物,披荆斩棘、生死狙击,铺就一条通往希望的通天大道,誓死守护着人民的权益和未来。

张平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敢于直面现实,作品彰显公平、正义、良知,主题鲜明,个人风格浓烈。《生死守护》尤显张平的叙事能力与创作张力。

以下为他的自序(有删节)。


《生死守护》同样是很早以前写完的一部作品。“新冠”疫情期间,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后修改。

“新冠”疫情在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人类生命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生存延续了数百万年之久,我们不应悲观,也绝不悲观。

我坚信,人类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生死守护》写得十分艰难。想好的故事和细节,不断地被修改,被否定。

有时候,一天只写几百个字。有时候,好几天一个字也写不下去。

心之所向,情之所至,连自己也没预料到,故事的严酷和人物的悲壮,会如此地激越和令人震颤。

实话实说,现实题材小说的写作越来越难了。不是因为没有素材,恰是因为素材太多了。

对素材如何取舍,也同样越来越不容易。

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

二十年前,曾去过一次普陀山。前年再去时,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整个舟山群岛已经完全被各种各样的跨海大桥相通相连,那种气势和壮美给你的震撼无法形容。春节前见到了作家陆天明,他刚刚完成一个电视剧本《大桥》,写的就是刚刚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他在那里整整采访了一个月,为这座大桥的技术含量和建筑速度惊叹不已。也同样是在春节前,我们在重庆搞过一个活动,行进在驰名中外的黄桷湾立交桥上,这个五层、八向、二十匝道的世界奇观,再次给了我们难以表述的时光穿越感和历史跨越感。

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几乎是在几十年内完成的。

但是,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大桥,所有的基础性工程,几乎都是在无数农民工的努力之下完成的。

中国有几亿农民工,我们的文学很少能描写到他们。

面对这样一个快速蜕变的历史进程,文学似乎很难走近。

面对着悲壮而生动的现实,写作者距离这样的生活也好像越来越远。

卫生、教育、科技、环保、金融,以及当今社会关乎民生的所有领域,这些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直接影响的现实生活,我们的当代文学似乎都无法涉及,无从涉及,无力涉及。

我始终觉得对当代现实文学创作最大的威胁和困境既来自瞬息万变的生活本身,也来自我们自己。一方面是波澜壮阔、浓郁酷烈、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惊诧不已、应接不暇的当代生活;一方面则是生活体验越来越匮乏,题材越来越狭窄的当代文学创作。面对着一座座文学的富矿,文学却无力去挖掘和描写,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我们扼腕长叹,感慨万分。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每一位写作者反省和思考。

我始终觉得当代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应该是内容大于形式,社会效应大于文学效应,至少在当今,在眼下,现实题材的写作还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的社会,对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往往太过于求全责备。我们作家自己,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也一样太过于求全责备。

记得一位文学批评家说过,现实题材创作,就应该是在一片花草最茂盛、土质最肥沃的地方,完完整整地铲起一抔土来让人观赏。这抔土里既有鲜花,也有杂草;既有瓜果,也有根茎;既有肥料,也有渣滓……

唯此,现实题材才会有她独特的色彩和魅力。

距离现实生活越近,描写她的文字也许会越粗粝。

就像大路上的石子,尽管朴拙而不规整,但正是由这些石子的铺垫和延伸,才可能让文学巨匠从这条大路上滚滚而过。

真实是文学的底线。

现实题材中的人民性写作,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是人民乐于接受和认可的。因此,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灵魂和生命线首先是真实,最终也只能是真实。

事实上,那些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家庭与伦理题材,那些尔虞我诈、神奇夸张的历史和魔幻题材,也同样容易造假和伪造。

没有任何一种题材,任何一类作品,可以成为我们制造虚假的借口。

任何领域里的制造虚假,都必然会被人民所抛弃。

“人民”这两个字,是全世界约定俗成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不应对它任意矮化和污名化。

为人民写作,不应该是,也绝不能是一个不被提倡不被期许的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

文学创作,如果缺失人民的概念,那文学本身也是缺失的。

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面临的风险和困境有很多。

在眼下,现实题材创作最大的危机首先是来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网络写作,来自在这种网络写作冲击下读者阅读口味和感觉的快速变化。新一代读者划拉式的网络阅读,已经让网络文学写作完全适应并全力迎合。数百万、上千万字的网络作品比比皆是,大行其道,读者众多。网络写作的收入和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早已今非昔比。传统文学写作,现实题材写作,步履维艰,后继乏人。

与此同时,网络写作也一样面临着自身的危机,这一危机对传统文学写作也同样是或者也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现如今网络上动辄10万+文章的批量显现,这种文章里的那种文字,那种痛快,那种犀利,那种泼辣,那种酣畅淋漓,那种不可一世、雄视天下、惊世骇俗的风格和气概,对当今的文学,甚至包括对新闻,对各种媒体,都构成了多层面的夹击和胁迫。看惯了这种文章,可能看什么都觉得不过瘾,都觉得没有劲道和滋味。文学的美,文字的美,都会被这种偏激甚至极端的文字和文风撕裂得溃不成军。这种冲击似乎只是刚刚开始,最终是否会横扫一切,我们正拭目以待。至少目前我们还无法应对或者正在节节退守,几无还手之力。

所有门类写作对读者的争夺之战,日趋激烈,仿佛你死我活。

网络之间相互碰撞激发出来的巨浪洪涛,往往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或者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抑或是“让他们怨恨去吧,我一个也不宽恕”,当然也还有“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不是偏激的、极端的;一定不是缺失人性内涵和悲悯情怀的;一定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给你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一定是温馨明净、抚慰人心的精神家园。

这也同样是现实题材写作的准则和憧憬。

我们期待着现实题材文学的绝处逢生,雄风重振。


张平,山西省新绛县人。2001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称号。历任山西省作协主席,山西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祭妻》《姐姐》《凶犯》《孤儿泪》《红雪》《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

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庄重文学奖、金盾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数十次重要文学奖项。

主要作品均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由《凶犯》改编的电影《天狗》,先后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奖。《孤儿泪》《红雪》《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作品以及改编的影视剧,先后八次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由《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抉择》被评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作品,并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